“是,陛下。”還能有什麼辦法,眾人只能拱手應命。
“好了,軍部事宜暫且到此,吏部尚書可有事情啟奏?”
韓信讓曹操等人退下,然後看向荀彧問道。
見此,荀彧出列道:“啟奏陛下,臣有一事相提。”
“荀尚書,何事啟奏,儘管道來”韓信抬手示意。
荀彧拱手一禮道:“啟奏陛下,我大乾擴張太速,後備官員嚴重短缺,如今好多地方暫無長官,長此以往,地方必為各地豪紳把持,臣請陛下儘量安排官員就位。”
對於這個問題,韓信也頗感棘手,這古代,認字的人少,有文化的人更少,而能處理一地內政的人才更加不用說缺少了。
而他又規定大乾的官員必須下到村鎮,這樣一來更加需要能識文斷字,處理內政事宜的官員了。
“看來,真的需要出絕招了。”韓信暗自在心中嘀咕道。
他所想的絕招就是科舉制度,本來韓信還想等文字、知識普及率再高一點再提出科舉制度的,現在被逼無法只能提前了。
歷史上說科舉制度有弊有利,有利之處是他打破了門閥世家對權利的壟斷,不過弊端就是隨著時間的過去,經過科舉選拔出來的人才越來越多,而國家官員的位置又只有固定的這麼多。
在宋朝朝,這點弊端就呈現了極大的害處,官員太多,國家都有點負擔不起了。
不過,韓信暫時來說不擔心這個弊端,如今的天地太大了,幾十幾百年間,都可說缺官員呢。
想到這裡,韓信出言道:“荀尚書,如今大乾是否還在延續前朝,實行人才舉薦制度?”
“是的,陛下,大乾如今的人才都是經過各地官員舉薦,經過舉孝廉,才會被朝廷任命為官員。”荀彧不知韓信為何有此一問,不過他還是如實回道。
“如此效率太過低下,這樣,在舉孝廉的同時,朕再新增一條政策,讓我大乾今後不缺官員?”
韓信話音剛落,不止是荀彧看向他,其他眾人也紛紛看向他。
陛下竟然說再添一政策,讓大乾今後不缺官員,這隨口的一說,如果真能實現,可是不得了的政策啊。
這事關他們自身,乃至關乎他們家族延續的政策啊。
眾目睽睽之下,韓信淡淡一笑道:“此制度,朕稱之為科舉制度,科舉,顧名思義,就是分科取士的意思,王朝出題,考生應答,應舉者就可‘投牒自進’,其再由朝廷分派職務。”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朝為田舍朗,暮登天子堂。”
“陛下神思妙想,臣佩服,如此,大乾今後確實不渝人才了。”
荀彧看著韓信,頗為敬佩地說道。
“哈哈哈,不錯,朝為田舍朗,暮登天子堂,朕要為天下有才之士設定一條通天之路,只有你有本事,就不渝懷才不遇。”韓信笑道。
“陛下英明。”
不管堂上眾人心中怎麼想,見韓信定下了方針,他們還是不敢反對的,畢竟韓信這個開國皇帝,威望實在是太大了。
這邊聲音安靜下來後,荀彧再次問道:“陛下,不知這科舉何時進行,在何地進行,又怎麼進行呢?”
韓信聞言沉吟片刻道:“這樣吧,時間就定在一個月後重陽節,考場就設立在洛陽,至於如何進行,各部自行出題招人,蔡尚書的禮部負責科考事宜。”
“另外,為了防止紕漏,以防有人在其中弄虛作假,李儒你之監察部負責科考秩序,朕醜話說在前頭,科舉事宜以後必定會成為大乾最重要的事宜,凡是想在這其中動手腳的,被抓後朕覺不姑息。”
“不敢,不敢,陛下,臣等萬萬不敢造次。”在各部尚書出來應命後,其他人等也紛紛表示不敢在其中搗鬼。
“如此就好,蔡尚書,你明日貼出告示,讓人儘快通傳四方,其他的具體事宜,我等可以再行商量。”韓通道。
“是,陛下。”蔡邕道。
韓信見蔡邕應命後等在原地,沒有退回去,疑問道:“蔡尚書,禮部可是有要事啟奏。”
喜歡冒牌韓信請大家收藏:()冒牌韓信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