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韓信看來,這樣做的好處有幾點:皇甫嵩、朱儁軍團,被他消滅後。
整個南方,除各地自有郡兵,已經沒有成建制,有戰鬥力的部隊。
他可以在大漢帝國,反應過來之前,橫掃大部南方地區。
早日打出旗號,能夠讓南方統治區的人,尤其是那些還小的三國名人,習慣他們出生地,是他韓信的國家,而不是大漢朝。
當然前提是,他的國家一直堅挺,沒有被大漢征剿。
另外建立國家,有助於一些寒門人才投效。
東漢末年,不,應該說整個古代,用人單位是很看中出生的,這是門閥世家當道的時代,寒門人才想要出頭很難。
最後,建立國家,把那些有利於民生的政策傳出去,可以讓南方成為那些,因戰亂流離失所的人的首選之地。
至於立國後,成為眾矢之的,韓信也有過考慮,這種掘老劉家墳墓的事情,不管在座的是哪位皇帝,必然都會派人來攻打他。
不過這個時候,張角還沒病死,大漢境內北有黃巾起義,內部有無能的漢靈帝,太監十常侍,外戚屠夫何進這些豬隊友,西涼更有野心勃勃的董魔王。
加上皇甫嵩和朱儁這兩大名將,在他有心算無心之下給滅了,韓信不覺得漢朝,會對他造成多大威脅。
“唯一可慮的是,有了我這隻蝴蝶,打亂了三國時間線,不知道是否會讓曹操,孫堅,劉備三人提前崛起。”
他倒不是擔心三人,會對他造成什麼威脅,而是因為他熟讀歷史,很喜歡三人麾下的一些武將。
義薄雲天,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的武聖關羽。
性情魯莽,萬軍中取上將首級,如探囊取物的張飛。
勇烈異常,拔矢啖睛,有萬夫不當之勇的夏侯惇。
英姿勃發,獅兒難於其爭鋒的小霸王孫策。
……
這些他喜歡的人物,都與曹操,劉備,孫堅等人,有難以割捨的聯絡。
未來如果不能勸降,只能含淚捨棄,實在有違他的收集癖。
————————
大軍當初從宛城到博望坡,足足跑了兩天,這次回去,因為不趕時間。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加上一路上整編隊伍,皇甫嵩當初帶領的三千騎兵,在博望坡陣亡了一半,另一半被他收繳。
一路行軍,自然有剛開始投降的那些官兵,去負責勸降。
皇甫嵩已死,那些忠烈的將士,已經跟著去了,剩下的這些,當兵吃飯的小卒子,還不至於到寧死不降的地步。
有朱儁降兵的榜樣,剩下的人全部投降了。
於是,韓信麾下,又多了1500人的騎兵隊伍,除去打埋伏陣亡的500士卒。
從傳送門出來後,他的兵力又增加了一千,達到六千人馬,其中還有1700左右的騎兵。
在行軍途中,因為想到以後要征戰的地圖很大,需要跨國,跨位面行軍。
即使有他耐久光環,或者以後會覺醒的急速光環,可是征戰的大部分時間,都會浪費在趕路上面。
於是,韓信下令,讓那些騎兵教導麾下步兵,練習騎馬。
他倒不是讓麾下所有人,成為騎兵隊伍,畢竟不管騎兵再怎麼厲害。
一些特殊戰場,比如攻城戰,山地戰,或者是地形不好的地方,騎兵就不能發揮作用。
他是想讓麾下,所有人馬都學會騎馬,步兵趕路時是騎兵,下馬時,再變成原來兵種。
一路整編,一路訓練,回去的路,足足走了五天。
等韓信率軍,接近宛城時,已是第五天黃昏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