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組看似很多,多不勝數,全球每天至少得有上百部戲開機。
但多是老人啊,新人何其渺小。
全球都已經開始基礎教育中學習演技等一系列技能,可以說,高等學府是完全沒必要出現了,因為技能大部分都已經學過了,都已經足夠了。
演技這玩意,是沒法客觀衡量的,都是主觀的。
演技好壞沒法判定,只能是個人看法了。
所以,基礎學完了,再進修什麼的,完全沒必要。
而如戲劇學院之類高等學府,自然也教不了更多。龐迪時常去學校,學習是一方面,實際上還是為了人脈,順便得到些資源。
帝國戲劇學院最根本的東西,實際上就是給學生們聽過一個平臺。
幾年下來,新人變成老人,名氣提升,少部分已經有了在娛樂圈站穩腳跟的條件。
另一部分,則是有了接觸這方面的機會,確認自己是否可以適合這圈子。
如果吳小常沒穿越過來,前身即便沒法出頭,至少也能在劇組中廝混,因為他的技能還不算差,在幕後工作人員中也過得去了。經驗豐富些,若是找著機會,籌備足夠資金,不是沒有自己開拍作品的可能。
這就是高等學府的意義所在,也難怪每年競爭那麼大。
前身的吳小常,實際上還是靠著寧纖雲的面子,是走後門進來的。
吳小小也是差不多,否則以她的條件和技能,很難說能否進入。
這還只是藝術類的學府,其他大學,同樣有很多人想要踏入。
有些人是為了金錢,為了名利,但更多的,到底還是為了信仰啊。
這是個力量為尊的世界,信仰才是一切。
若是沒有信仰,這圈子裡的人也就是戲子,誰會在乎?
學府中的學生尚且想要幾年積累,而且還是有人脈的情況下,大家互助互利的狀況下。
而外人要踏入這一行,先跑龍套吧。
若是能夠熬下來,說不定還能出頭,但也極為有限,多數都是四五線。
若是能豁的出去,那就找個人做依靠唄。
就如曲清、甘玉等女,就是看清了這一點。
曲清也是學生,和鄭單單是好友,在學校也有一定的資源,但她還是這麼做了。
那隻因為,學校的那點資源也就是基礎了,無法給她提供更多。
楊妮、唐鴛、柳詩兒大三時候就在自己找資源,自己拍片,捨得投入去嘗試,哪怕失敗都在所不惜。
柳詩兒更是早早就抓住機會簽約影視公司,龐迪甚至大一的時候就看準了蜜糖工作室,或者說是看準了吳小常。
這些,無一不表明,學校裡的那點資源是基礎,卻無法真正出頭。
想要成名,想要更多的信仰,就得更大投入。
曲清沒她們的魄力,也沒那能力,她唯一拿得出手的,恐怕就是自己的身子。
何況吳小常是學校裡的學生,她也不會排斥。
她們尚且這樣,林菱、卯妍這類宗門沒得依靠,自身沒資源,又沒門路的,憑啥出頭?
就算有資源,也不會給她們,而是給更親近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