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房低了一些不算什麼,沒到一百億的票房,實際上票房都算是低的。
可電影這玩意,票房高低是一個很大的判斷。
可也不能單純用票房來判斷,真要那麼算,那就『亂』套了。
就如前世,文藝片的票房一向都不高。
少數幾部,也沒到多高的層次。
就如那很受人追捧的《肖申克的救贖》,票房似乎還不到三千萬。
這點錢連請演員的花費都不夠,何況是拍攝消耗。
但人家影響力高啊,以前看小說,總是會說這部戲經典。
坦白說,吳小常是真沒這感覺,因為他一向最厭煩這類電影的。
沒錯,他就是這麼膚淺。
而且所謂的奧斯卡的最佳導演、影帝影后之類的,實際上都不需要過分在意的。
因為這些都是需要公關的,何謂公關,那就是花錢唄。
某個比陳老師都要兇殘的胖子,就是會這麼公關,他公關的電影,往往都會有收穫,這才造成了他肆無忌憚的『性』子。
實際上呢,無非是他捨得出錢而已。
幾個大公司難道真的公關不過人家?
這顯然不可能,實際上幾大公司不是特別在乎這些獎盃。
人家是公司,說到底追求的是業績。
而這類文藝片呢,能賺錢嗎?
即便發行渠道實際上很多,不僅僅是票房這一點。
還有錄影帶出租和出售,電視臺、影片網播放,以及各類周邊產品,都是可以收錢的。
可文藝片有周邊嗎?
錄影帶出租和出售倒是不錯,卻非常不穩定,單純以生意看,風險太高。
所以,真正的大公司,真沒幾個會在乎這獎項。對他們而言,只有高票房,才是高利益。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可一些電影的高票房,實際上並不能回本的。
但影『迷』多,所以各類周邊就能賣得好。
最重要的是,票房高了,股民有信心,公司股價又是一波漲,多少好處?
一個獎項,反而可有可無。
所以,這就給了那位強推犯胖子的生存空間,在商業上沒啥作為的胖子,這才抓住這個空間而生存。
漸漸的,忘乎所以了,自以為很牛『逼』,缺了他,好萊塢就不行,所以行事越發肆無忌憚。
以前還好,沒擋著大公司的路。
可後來自己作死,得罪死了幾大公司,所以他就栽了。
而影『迷』們真的在乎影帝影后的位置嗎?
這更扯淡!
都說奧斯卡影后是有詛咒的,一旦拿到這獎盃,不是離婚就是感情破碎,事業下滑更是基礎。
影『迷』們真要在意,怎麼可能不追捧影后的下一部電影?
顯然,人們嘴上在稱讚著,實際上心裡並不在意。
前世的吳小常也是如此,根本就不在意誰得到了什麼獎盃。
最多就是在剛看到的時候驚訝一下,然後繼續過自己的生活。
在電影院的時候,挑選的也同樣是自己喜歡的型別。演員是誰會看,但是否有影帝、影后,根本不在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