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聞不如一見,小小年紀,冷靜沉著,學識淵博,不驕不躁,在醫術上的造詣更是讓他們難以望其項背。
太醫們聽了趙依瓊的話,醍醐灌頂,彷佛開啟了新世界的大門。
一時間,他們對雲麓書院的醫學院充滿了興趣,想著,回去要跟皇上請命派他們去雲麓書院交流學習。
..........................
有了趙依瓊的幫助,米縣的治療進度也快了起來。
雖然依舊每天都有生命離開,但是輕度感染的人群以非常塊的速度在恢復。
…………
十天以後,各地的負責人都傳來書信,他們負責的地區恢復狀況非常好。
有兩個地區已經全部痊癒,百姓都已經回到了家中,恢復了正常的生產生活。
米縣也已經恢復了正常的生產生活,但是,海嘯加上瘟疫,對這個沿海小城市的地方的打擊太大了。
海嘯中去世的,瘟疫中死去的……人數幾乎減少了一半,讓這個本就不繁華的地區更加荒涼窮困。
他們帶來的物資早就沒了,在這期間,蘇西縣的各大工廠源源不斷地運來救災物資,才解了他們的燃眉之急。
新上任的縣令還在路上,米縣的日常政務都是影十在負責。
…………
海灘上,趙依瓊光著腳丫子踩水,顧亦寒稟退了所有人想,提著她的鞋陪在一旁。
一場海嘯,泯滅了周圍生活的所有痕跡。
趙依瓊彎腰撿起一顆貝殼,起身問顧亦寒,“你們平時在京城可以吃到海鮮嗎?”
顧亦寒腦海裡自動地把海鮮轉換為魚蝦貝類,“海鮮……是貢品,冬季的時候可以吃到,但是量非常少,只有皇親國戚,幾個立下汗馬功勞的大臣才有幸品嚐。不過……他們做得很一般。”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顧亦寒說的是實話,海鮮本來就奇缺,而且不好儲存,御廚每年也只能接觸一點點,沒有那麼多可以讓他們磨練廚藝,他們只能按照平時做菜的手法處理它們。
吃過趙依瓊做得,再回想起他曾經吃過的,簡直不能用一般來形容,他這樣說已經為御膳房的御廚們留足了面子。
“你們沒有考慮過改善沿海百姓的生活嗎?”
“百姓都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大周這麼大,哪能一個地方一個地方地去跑………再說了,沿海這個地方不能種糧食,百姓生活一直都不太好。
朝廷也想過救濟,可是國庫負擔不起,久而久之,也就這樣了。”
這就是農業時代的悲哀,靠天吃飯,要是風也不調雨也不順的年代,饑荒都不知道餓死了多少人。
趙依瓊沉默,她可是知道海鮮在前世的時候賣的有多貴,但是大周,冷凍技術沒有,運輸速度太慢………
可是要是有了冰呢?
大周最不缺的就是廉價的勞動力,只要有冰,一切都好辦了。
“顧亦寒,我想到一個辦法。”趙依瓊也顧不上滿手是水,急切地拉著顧亦寒的袖子,“你知道硝石製冰嗎?”
“製冰,你是說用冰塊儲存海鮮?”
“沒錯,我們可以讓他們把海鮮運到其他地方去賣。而且你吃過海鮮,要是我們望江樓再開一道菜系,專門做海鮮,你覺得怎麼樣?”
“要是有冰的話,這件事情可以考慮。”
顧亦寒考慮地更全面,就算是有了冰,可是運輸是一個非常大的難題。
普通百姓要是想把東西運到其他地方,需得請鏢局保駕護航,這樣的話,幾乎沒得賺。
趙依瓊顯然也想到了顧亦寒的顧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