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習俗,大年初二是給外祖家拜年的日子,幾乎是全家傾巢而出,一直待到黃昏吃完晚飯才回來。
元氏這次來的時候把元曼兒也帶了過來,上一次出了那樣的事情,她也沒有心思照顧她,派人把她送回去了。
趁著這段時間大家都有空,可以讓她和趙依瓊說會兒話,看看她合不合適。
“依依,大伯孃找你有點兒事?”元氏帶著元曼兒來到了趙依瓊的院子。
趙依瓊剛回來,陪著外祖母在舅舅家吃了頓飯,還沒有來得及換衣服,元氏就過來了。
“大伯孃,表姐。”元曼兒比趙依瓊大幾歲,眉眼間比趙依瓊成熟一些,但是農家女子從小就在一畝三分地長大,沒有出過遠門,此時看著這個姑姑口中十分厲害的表妹還是有點兒緊張。
給自己做了半天的心理建設,才小聲地開口喚道,“依依表妹。”
“依依,你看看曼兒的刺繡手藝怎麼樣,她可是得了我孃的真傳。”元氏示意元曼兒把她帶過來的繡品遞給趙依瓊。
元曼兒拿出隨身帶過來的荷包,遞給趙依瓊。
“嗯,可以。”不是多麼地驚豔,畢竟趙依瓊在現代可是看過那麼多大師級繡品的人,那些都是老祖宗積累了千百年的精華和心血,自然不是她們初步探索的人能夠相比的。
趙依瓊翻來覆去地打量,針腳細密平整,配色偏暖,和整體挺搭,“過段時間煥然一新開張以後你可以過去跟著學習,什麼時候出師什麼時候就可以接單了。”趙依瓊還是給了小姑娘一個機會,不說是元氏帶過來的人,就看著她這股細心勁上她也願意拉她一把。
“謝謝依依表妹。”元曼兒高興地開口,緊張地漲紅了臉,兩隻小手不安地絞在一起。
“太好了,曼兒那你回去以後準備一下,婉婉走得時候我讓她來接你。”元氏也很開心。
這個孃家的侄女兒從小就很膽小,話也少,經常一個人安安靜靜地坐在一邊看著大家說話。
她想幫她一把,但又怕實力不夠,幸好依依同意了。說實話,看著趙依瓊剛才打量荷包的表情,元氏心裡也著實怵的慌,心裡七上八下的,就怕她開口拒絕。
“知道了,姑姑。”元曼兒小心翼翼地點頭,期間還偷偷地看了趙依瓊一眼。
實在是這個表妹給她的壓力太大了,就算她什麼話都沒有說,就靜靜地坐在那兒,也讓她不敢多說話。
“大伯孃,大姥爺他們今年農活忙嗎?”趙依瓊想到自己的打算,問元氏。
“不忙,家裡的地不多,你的幾個舅舅農閒的時候會到鎮上做點兒活兒,補貼一下家用。”元氏想了想回答道。
家裡的地比較少,兄弟三人壓根忙活不了多久,收成交了賦稅也只能勉強維持個溫飽。
家裡的孩子也大了,娶親的要聘禮,嫁人的要準備嫁妝,全是要錢的地方。
“大伯孃,十里村的藥材是不是適合種植草藥?”趙依瓊記得以前跟著大哥去的時候村裡有幾戶人家種了草藥。
“以前全村都在種這個,但是成本比較高,現在草藥賣的也不太好,慢慢地就只有那幾戶人家在種了。”元氏回答。
“好,我知道了。”趙依瓊點點頭,大多數藥房都有自己專門的進貨渠道,對於這種散貨,除非是品質特別地好,要不然藥房都不會考慮。
獨門獨戶地種植買賣,利潤少是一定的。
她又不需要他們的草藥,只要知道這個地方適合種植就可以了。
“大伯孃,過完年以後我打算種植藥材,你問一下大姥爺他們想不想?要是可以的話,可以全村種植,到時候統一收購,種子我會提供,比種地要划算。”趙依瓊本來打算買地的,但是地就是農村人的根本,除非是巨大的坎坷挺不過去了,不然農村人不會輕易賣地的。
最後她只買了一片荒山用來種植藥材,可有些藥材的習性不適合在山上種,趙依瓊就想到了十里村這個地方。
“肯定是願意的,過幾天我回去說一聲。”元氏答道。
既然依依說了比種地划算,那一定就是了。元氏已經在想要是她爹孃兄嫂不同意她該怎麼勸說了。
“麻煩大伯孃了。”趙依瓊禮貌道謝。
“說什麼麻煩不麻煩的,一家人不說兩家話。這是好事,他們肯定會同意的。”元氏說完,看到十一走進來,她知道十一是顧亦寒派給趙依瓊的,這時候她進來,一定是有事彙報,她站了起來,“依依,那我們就先回去了。你也不太忙了,過年好好休息一下。”
“好,大伯孃,我送你。”趙依瓊還沒有完全站起來,就被元氏又按住了,“送什麼送,我又不是不會走了,你趕緊忙你的吧。”
元氏帶著元曼兒出去以後,十一去把信封遞給了趙依瓊,“王爺傳過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