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如果水泥由自己生產就大不一樣了!
他們完全可以路修到哪裡,水泥工坊就建造到哪裡!
而且可以多路段分別修建,水泥工坊也可以建造得更多!
有了水泥的製造技術,只需要付出一些人工、原料開採的成本外,其中無疑是節省了,反而耗費最大的運輸成本!
古代的運輸成本是十分昂貴的!
這樣是為什麼,各地的物產到了另一個地方,價格會翻上數倍的原因。
倒不是稀少的原因,就跟後世一樣,入關的稅收直接就算作成本,最後就由消費者買單。
在古時候,運輸成本甚至有時候還要比生產成本都要高!
所以趙宸說出可以出售水泥製造技術的話後,無疑是給了巴氏、範氏兩家極大的信心!
這樣一算的話,那就真的大有可為了!
修好的水泥路自家有著五十年的經營權,而且趙宸還承諾在收回成本之前,收入是完全不用繳納稅收的。
像是範氏選擇的路線有很長一段都是經過商業繁華、人口眾多的區域。
再一降低水泥上的成本,加上往後越發活躍的商業氛圍……
範氏家主已經有些心裡竊喜。
說不定不用三十年,就能修好這一條路?
提前一年都是賺得啊!
到時候南北商人都經過自家的水泥路,收回成本越早,後面就賺得越多!
想到這裡的他有些心動,想要向趙宸再爭取修建從關中到膠東的道路資格了。
可也怕如此趙宸會覺得範氏有些不自量力,而且現在範氏使用大量資金購買布匹、瓷器、雪鹽等等。
至少這一年是有些資金緊張的。
而他不可能一年時間都不動工吧?
如此,不能快速的收回現金流,範氏還真沒有那個能力,同時修建兩條水泥路的!
而巴氏的想法就要簡單多了。
自己有了水泥的製造技術,原本會多虧一點的數額也會少上很多。
就當是給趙宸的投名狀吧!
待趙宸登基後,不信這樣還記不得巴氏的好!
總有一天,巴氏能回到她祖母巴清時期,贏秦宗室對待巴氏的待遇!
如果趙宸知道巴氏跟範氏的想法,覺得咸陽到西域迪化的這條路完全就是虧本的話,肯定會覺得有些荒謬吧!
不過就算是他知道了,覺得荒謬是荒謬,但是以這個時代的思維來看,還真的就看不到一點,連可以收回成本的可能都沒有!
可趙宸知道真實的情況。
以後迪化將作為大秦連通西方的中樞所在。
在海航上面,至少沿著去往西方的海岸線的補給點沒有完善之前,陸路的主要性是不能被忽視的。
因此,至少趙宸覺得十年之內,西域這條路具有著非常大的利潤!
主要還是因為這個時代的人,根本就不清楚,西域的西邊到底是大遼闊的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