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他們也早就跟趙宸商議好的,巴蜀、漢中屬於巴氏的商業範圍,而範氏原本活動的主要地區,也成了他家的商業範圍。
也是多達三四個郡之多。
雖然面積比不上巴蜀加上漢中,但是架不住臨近中原,人口巨多啊!
巴蜀、漢中三地,一直以來不僅作為大秦、天下的糧倉,同時商業上也在全天下首屈一指的。
不然也誕生不了巴氏這樣體量的商人家族出現。
而人口相對密集的中原更是不用說了,他們兩家吃下了商業上算是在整個大秦都非常有潛力的兩個地方。
其餘有些價值的,也就趙地以南地區,齊地西北地區這兩個範圍了。
基本上就是圍繞著中原一地的。
現在這個時代,人口、經濟、文化,也就關中跟中原兩地。
其他地方在很多人看來,跟荒郊野外、蠻荒之地沒什麼區別!
原本南方還有楚地,也是一個人口大區的,可誰叫這兩年流年不利呢?
可以這樣說,關中基本上沒有受到多少影響,在之後則是黃河中游一代的中原地區了。
而南方的楚地則是先行經受了,項羽這個最大的亂軍勢力霍亂,隨後又迎來趙佗南越軍的三光政策。
好多楚地的人都跑到了北方跟關中。
現在就楚地生活的人口,也許還不足原來的十之一二……
所以在保證了自己的利益後,兩家的家主反倒是看得很開。
但是他們在憐憫、看戲其他商人的時候,他們不知道的是,這一場商業會議,趙宸還有個更大的‘驚喜’等待著所有人。
首當其衝的肯定就是大秦目前,體量最大的巴氏跟範氏了。
說的徹底點,修路的事情兩家人必須得參與進來!
在趙宸看來是根本就不能商量的事情!
當然,相信修好的路,給他們長達五十年的經營權,商人們應該是不會牴觸的。
說不定追求穩定收入的商人,還樂衷於這樣的事情呢?
……
商業會議如實召開。
也沒有選別的地方,其他的地方也放不下那麼多的人。
更別說商人了,其中也很有一批關中的權貴階層也參與了進來。
這一點趙宸倒是沒有阻止。
甚至還巴不得多一點人參與大秦商業的建設呢!
與這個時代的人害怕重視商業後會使人不願意種地的思維不同,趙宸作為後來人,當然知道唯有提高國家與社會的正題商業活動,才能使得整體的財富增加,百姓們可支配收入才會水漲船高。
當然,這也是建立在生產力上面的,如果沒有較為豐富的物產、產品,如同趙宸再早重生個幾百年、上千年。
更定是做不到現在這樣的程度的。
現在有著十幾年的積累,差不多能支撐得起,相比歷史上宋明及滿清時代的商業體量了。
後往後再開發海外市場的話,說不定超過明清時代也不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