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物流行業準去和蒸汽機技術的解禁,華夏帝國後大秦帝國的談判也到了尾聲。
接下來便是一些無關緊要的談判。
最終在談判進行到第七天後,雙方正式簽訂貿易協議,確定下來了談判成果。
這次貿易談判可以說非常成功,在求同存異的思想下達成了很多共識。
秦國得到了夢寐以求的華夏資本,以及緊缺的一些重工業技術。
而華夏帝國也完成了對秦國的戰略部署。
雙方誰都沒有感覺到吃虧,在大秦日報和華夏日報上面,雙方都稱讚這次貿易談判是一次雙贏的局面。
秦國的民眾在官方媒體的渲染下紛紛感受到新時代的來臨。
秦國日報甚至在報紙上宣稱,在不就得將來,秦國將會再次崛起百姓的生活水平將會直追華夏帝國。
商未央在看完這些張志平從秦國帶回來的報紙後笑了:“生活水平提高?呵呵,等著資本家的剝削時代到來吧。”
雖然華夏時報也是稱讚這次貿易談判實現了雙贏,可是華夏帝國高層都是知道了,這是針對秦國變法改革的一次大忽悠。
本來按照曹梵的計劃改革的話,這個過程將會相當的漫長,畢竟秦國不是當初的華夏聯盟有技術優勢。
在這個漫長的過程中,身為最大資本的皇室政權將會一步步的吞併民間資本,從而整個全國資源發現工業。
然而商未央在這時候卻送去了資本大禮包這個巨大的誘惑,不僅有大量的輕工業資本進入發展秦國工業,而且還有一些區鍊鐵,煉油,蒸汽機等重工業。
雖然將會面臨開放秦國市場,接受華夏商品傾銷的局面,可是秦政和曹梵是真的忍受不了這麼大的誘惑。
可是他們想不到的的是現在皇室政權或者說國有資產根本吃不下這個大禮包。
這就不可避免了把這個大禮包的大部分分給了民間資本。
自己只拿下重工業的核心技術和大頭,大禮包百分之八十都分給了以守舊派政府官員為代表的民間資本。
《資本論》中清楚的寫著,資本自從誕生那一刻起,每一個毛孔都滴著骯髒的血液。
資本也是逐利的,為了利益會不擇手段,可以說秦國的資本階級是華夏帝國和大秦帝國連手扶起來的。
而這個危險的龐然大物將會以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速度進行膨脹。
這便是戰忽局制定的第一個目標:扶植秦國國內的資本階級。
至於第二個目標:控制秦國的經濟命脈,摧毀秦國工業化程序。這個就要隱晦的多了。
表面看起來,秦國只是開放了國內市場,而且華夏帝國也保證在秦國賺的錢將會納稅。
可是實際上在商未央前世要想開啟一個市場是十分艱難的事,每個國家都會自己的貿易壁壘進行保護。
而現在雖然三大帝國都是封鎖和華夏國的貿易,不同更多的是從政治立場上的表現,和經濟關係並不大。
華夏帝國的的工業產品進入到秦國將會出現什麼情況呢?
以物流行業為例,華夏帝國有卡車,燃油輪船,飛機等運輸利器,和現代化的管理方法,光是一個快遞單秦國都列印不出來。
而秦國只有馬車,火車,和少量落後的汽車,其中火車和汽車還是進口的。
所以到時候華夏帝國將會對現在以驛站為主的秦國物流形成毀滅性的打擊。
而沒有自己的物流行業,就算修再多的路,也只是為別人做嫁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