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條約簽訂一個月後,商未央首先便遵守約定釋放了樸正雨,被神道教接去了十萬大山。
然後又遣散了三百多萬韓國勞工,這其便有加入勞動黨的金陽成,當然他的身份還是隱蔽的並沒有暴露,這些勞工也大多繼續被華夏聯盟僱傭,負責開礦。
而最後則是退兵,之所以這麼做的原因便是,青山條約從華夏軍全部退兵之後才開始生效,能拖一天,那就能多挖一天的資源。
至此天晶大陸又恢復了往日的和平,除了各國在華夏聯盟部署了大量聯軍之外。
事後華夏日報還專門刊登文章談及這次條約為何能達成。
最重要的一點便是利益分配的合理,首先說華夏聯盟,得到韓國一國礦產的兩成,這可是一個非常龐大的數字,可以說是賺的。
在來說說新韓王王薩德,這完全就是白撿了一個便宜,一成的礦產本來在樸正雨手裡,現在全到了他手裡,而且只監督不出力,還有其他產業進項,可以說是華韓戰爭最大贏家。
至於唐王朝和神道教,雖然表面上兩方都失去了一成礦產給了華夏聯盟,可是和華夏聯盟的關稅收入卻可以抵消這次損失,說不上賺了也不虧,總比打仗血虧來的划算。
至於這場戰爭唯一的輸家便是樸正雨,不僅失去了韓王王位被神道教軟禁,而且子嗣全部被殺,只留下了一個私生女樸慧慧活了下來。
最後華夏日報的社評說到:“青山條約是一條偉大的條約,是真正意義上的國際條約,所有簽約方都受到了莫大的好處。
而挑起戰爭的始作俑者樸正雨卻是成了徹頭徹尾的輸家。
所以未來國與國之間的關係還是政治談判解決更好,戰爭只能把人推向深淵。”
這篇戰忽局起草的洗地文章一經發表便成功為華夏聯盟洗白。
各國名士紛紛議論青山條約對各國與國之間的借鑑意義。
有人捧就有人貶也有對比嗤之以鼻的,其中秦國文人最最,華夏奔潰論一輪一輪的叫囂著。
然而這些商未央現在是完全不機會,全都交給手下去做了,他現在當前的第一要務便是指揮華夏市主城區的通電工程。
電力對於工業的作用可以說是無與倫比的。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有了電就有了電燈,有了電燈工廠便可以二十四小時三班倒開工,這樣一來只要人數夠,同樣的場地,工廠的效率將會提升三倍。
而有了燈泡夜晚的生意也可以做的更久,無形中又刺激了消費市場。
一個小小的電燈便對工業化進步取到這麼大作用更不用說其他的了。
以機械加工為例,其機床最重要的不是動力多強勁,轉刀多鋒利,而是精度!
精度,一個簡簡單單的詞可是在沒有電力之前完全靠的是工人的經驗摸索,能不能做出了高精度的部件完全靠運氣。
而電動機不通,電動機完全可以靠精準控制電流電壓電阻等等數值,精準的控制電動機的轉速,機床的移動零度等等。
而這才是是製造精密儀器的關鍵,可以說沒有電力便沒辦法大規模生產精密儀器。
而現在華夏大壩的主體工程已經完工,變電站和電網也在主城區鋪設完畢,甚至連路燈都已經架設好了。
只等著著發電站把發電機組和水渦輪還有變電站連結,然後便可以開閘通電了。
如今用於發電的發電機組已經制造完畢,只等合線路用小型發電機實驗完畢便可以安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