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陽想的是借雞生蛋的好事,商未央又何嘗不是這麼想的。
之所以辛苦演這出戏還不是為了忽悠李陽進行投資,用他的錢,來發展華夏聯盟。
事實上現在華夏城的名頭還不夠響亮,影響力輻射的範圍甚至還不足以覆蓋整個魏王封地。
其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基礎設施建設和生產產能的限制。
商未央來此雖然只有短短四年,可是目前華夏城已經不得不面臨改革和轉型。
而改革轉型的主要方向就是技術和產業下方。
到時候華夏城只掌握高精尖技術,其他城池負責生產。
以最簡單的鐵鍬為例,華夏城未來只負責具體的鋼材和生產裝置的供應。
具體的生產業會下放到華夏聯盟其他城池,這樣表面上看華夏城是虧了,可實際卻是賺的。
因為產業下放到其他四座城池,整個產業的產能就會提升四倍,對鋼材和裝置的需要也會提升四倍。
這樣產能上去了後,對於整個華夏聯盟的發展無疑是巨大的,甚至還可以以此吸引其他城池的加盟。
而華夏城本身,掌握著鋼材的生產和裝置的身邊,從源頭上就進行著掌握。
這樣的規劃一直在做,而之所以這麼慢的原因就是因為缺錢,缺人。
缺錢就不用多說了,巨大的基礎設施建設,和科技投入永遠會讓人感覺錢不夠用。
而缺人則是在巨大的建設浪潮下,目前沒有進行大型機械化,只能用人口數量去填補空缺,華夏聯盟的勞動力幾乎已經被掏空了。
所以招商引資這部棋一定要走,不僅要走還要讓人招來的商感覺有巨大的賺頭。
而現在李陽就在酒店中計算者這巨大的賺頭。
按照商未央對他所說的,到斬妖城進行投資辦廠,就可以享受華夏城巨大的科技紅利,依託斬妖城的長江水路,可以把貨物運送到大唐。
到時候到了他的地盤,憑藉在大唐的巨大渠道網路一定能夠大大的賺一筆。
而目前的問題則是投資多少合適,如何投資,父王那邊和兄弟們會不會對他進行打壓。
“李一,你覺得今天彥祖兄說的那個合資建廠靠譜嗎?”猶豫的李陽不由得詢問起了李一。
“少爺,我覺得那吳彥祖雖然身為秦王朝的人,可是說的話還是挺靠譜的,而且少爺目前在越王府的地位,我看值得一博。”
李一的話聽到李陽的耳朵裡十分的刺耳。
是啊,現在他在家族裡面已經是邊緣人了,他的三個哥哥一個姐姐出生比他早,早已經把越王府和三清商會的利益瓜分乾淨。
他在外面看起來出手大方,可是這些和龐大的家族資產比起來確是九牛一毛。
想到這裡,李陽咬著牙堅定的說道:“我李陽要走出我自己的道!”
第二天一早,李陽便來到彥祖工坊尋找商未央商談合資建廠的事。
可是商未央卻告訴他,要行動就儘快,他得到內部訊息,招商引資可能會由城主下發政策。
早建廠,早享受政策,具有先發優勢。最後多拉幾個人,把規模做大做強。
此時的商未央,如果放到前世活脫脫一副傳銷教父的嘴角,可是在這異界確實激動人心的商業天才。
“彥祖兄說的有道理,是這樣,我這次出門沒有帶多少錢,且容我回家一趟,順便邀請一些朋友,到時候再來拜訪彥祖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