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能道:“蛟麟劍確有神威,可若是貪名重利之人,得了這劍,雖是如虎添翼,可也必將掀起一場浩劫,偏偏這位第十六代劍聖,生性淡薄,又是極重感情之人,儘管身懷絕技,但一心想要遠避禍亂歸隱田園,平生之願便是陪嬌妻愛女甘老臨泉,所以他在與李若弘決鬥之日,根本沒有赴約,而是留下蛟麟劍和一張字條,原意就是甘拜下風,輸贈寶劍。”
這事嵇昀第一次有所聞,更是對這位前輩劍俠油然歎服,讚道:“世間竟然有如此瀟灑恬淡之人,真是難得。”轉念一想,又輕輕皺起了眉頭:“只是......只是將禍水引向他人,未免......”
“未免有些不光彩是吧。”莫能繼續道:“其實蛟麟劍嗜血侵心的秘密,劍聖當日也盡數向李若弘交代了。李若弘當年雖然只有二十出頭,但武功修為和俠義聲望早已經在江湖上盛傳。劍聖當時覺得,蛟麟劍到了他的手裡,興許是最好的歸宿。”
“那後來呢?”
“李若弘執掌蛟麟神劍一年有餘,江湖上覬覦這把神劍的人仍然絡繹不絕,趨之若鶩。”
嵇昀點點頭:“世人追名逐利的太多,其中又近乎全都是貪生怕死之輩。”
莫能天師道:“出於對李若弘的忌憚,他們不敢明搶,所以暗施毒計,不擇手段。”
“若弘祖師劍法高明,又有神器在手,顯然這些覬覦寶劍的奸惡之人要遭殃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不,你錯了......這便是我誇讚李若弘的難得之處,你先祖師雖然年輕,但心慈仁善,對付這些人他往往點到為止,並不會傷其性命,實乃合乎‘好生惡殺’之天道。”
嵇昀凝神靜聽,聽得十分入迷,又追問道:“若弘祖師既不是為了爭搶天下第一的名號,他為什麼要上妙桓峰來,蛟麟神劍又為什麼‘輸’給了天師您呢?”
“咳咳......”莫能天師輕咳了幾聲,答道:“道理很簡單,一來他同樣厭倦了神劍在手,終日被人環伺算計的生活,二來愈發覺得那把劍邪魔之氣太戾,能催發人心中的惡性,與人交手時間一長便忍不住狠辣起來,這使得他深感憂慮。”
“原來如此。”嵇昀恍然大悟。天師頓了頓,繼續講道:“時值大唐玄宗陛下,誅殺韋后繼位。大赦天下,敕封乾元門為國教,貧道被賜封‘武絕真人’。所謂‘一石激起千層浪’,這個御封的稱謂,引來無數武林中人到妙桓峰前挑戰,我與這些人閉門交手,約定鬥輸的那人,卸下兵器,投入後山幽谷,這樣時間長了,卸甲拋兵的多了,便有了‘劍叢’一說。”
嵇昀奇道:“這樣說來,這些人紛紛敗北輸了兵器,以後也不敢再逞勇鬥狠了。”心裡暗暗猜想:“師祖一定是瞭解這個規矩,所以假託決鬥之名,上峰來和天師探討蛟麟劍的處置之法......即便沒有法子,對外說是神劍輸給了乾元門,被天師毀於劍叢,後人便也不會再覬覦了。”
據莫能天師接下所述,當年李若弘來到太儀山妙桓峰後,二人在俯天殿內座談了七個日夜,均能做到不食不飲,功力修為皆稱當世之最。李若弘在天師面前講道:“我冥想了許久,始終參悟不透這把蛟麟神劍的奧秘,真人你道法精深,唯望指點迷津。”莫能天師接過蛟麟劍,橫搭在雙膝上,細細觀摩,但覺手指微微接觸劍身之時,凜凜寒意沿經脈遊走大穴直透肺腑,再握住劍柄,股股炎氣裹挾著手臂浸入頭腦。
“我當時對他講,道家靜字門中有句話:‘心正則無惡孽,意誠哪有災殃’,但凡私心雜念,無不是人心裡原本就有的,豈是外物強加給人的?我們畢生修行,只為追求大道自然,而清靜無為,既可以像一潭淨水,也可以是一顆頑石,微風、落葉,都能夠使潭水激起波紋,而雷電、風雪卻不能使頑石改變本色。這柄蛟麟劍,之所以被說作邪魅,只因為它更能通曉人們心中潛藏的惡念,倘若清心寡慾本無所求,這把劍也就如同一般鐵器而已。所謂‘一葉障目不見泰山’,惡念一起,罪孽叢生...”
看著莫能天師娓娓講述,嵇昀唏噓不已。
“想不到一百多年前的故事,今天仍能聽親歷者親口講述,這真是前所未聞的奇遇。”
原來,莫能天師與李若弘的長談一直從武學理論縱論到修身治心,話題中不免談起當時天下馳名的神兵利器和豪傑人物,這些內容,天師都向嵇昀悉數講授,他語法精妙、處處暗含道法真理,嵇昀既是驚喜不斷,也在不知不覺中心曠神怡、飽受良益。
他兀自深聽著,忽然,莫能天師話語中提到“長生不死”的字樣,引他發怔,忍不住追問:“天師,世間果真有長生不死的法子嗎?”
莫能被這話打斷,便微微頷目,沉吟良久,啟齒道:“道家修行的目的,本為脫離凡胎,羽化登仙以求長生極樂。”
嵇昀微張眉睫,略一思索,答道:“天師休怪晚輩無知少禮,我曾跟隨一位姓韋的學問人讀過些書,他教我說天長萬物,生老病死,迴圈罔替,沒人能真正超脫這個道理,所謂長生不死,也只是秦皇漢武畢生追求的空想罷了。”
喜歡白虎徵祥請大家收藏:()白虎徵祥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