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臣開心啊,雖說朝中現在人才濟濟,不用老臣為陛下辦差,但老臣的這把骨頭,時刻準備為大唐和陛下盡忠。”
一番話說地僖宗皇帝感動不已,君臣對望,幾乎落淚。他何嘗不知楊復光對朝廷社稷一片忠心,只是私情上更親近依賴於從小陪伴照顧他的田令孜。對於軍政本沒有什麼才能和興趣的僖宗皇帝,凡事依賴田令孜,識人用人也便由著他,此時身處窮途險境,才真正領會了楊復光罷兵歸田的苦楚和委屈,故此十分內疚懊悔。
楊復光收斂了下情緒,繼續說道:“近來收到高太尉兵挫潼關的訊息,我便不敢耽誤,急忙聯絡故舊,湊了三千人馬,星夜從幷州趕來,不想竟在此遇見陛下。”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聽了這話,僖宗頓時激憤起來:“可恨鳳翔、邠州二鎮不來救駕,否則朕也不至於顛簸至此。”
楊復光道:“朱玫、李昌符按兵不動,論罪當斬,老臣先去為陛下擒此二人,隨後再轉兵長安!”
“好,確實殺他們一百次都不解恨!”
僖宗心情大快,一旁久久不說話的田令孜突然插話:“陛下!”。
眾人目光都投向田令孜,特別是楊復光,最是從心眼裡瞧不起、看不慣田令孜,此時也拿眼瞧他,想看他又有什麼鬼話要說。
田令孜低頭道:“朱玫、李昌符罪該萬死,陛下即便不怪罪,朝綱國法也不容。只是現如今,長安是暫時不能回了,臣等護衛陛下駕幸西川,暫避賊鋒。長安到成都之間,須得重兵佈防,阻斷叛軍入川,朱李二人經略甘陝已久,熟悉人文地理,正是可用之時,況且如今王鐸、高駢下落不明,國乏良將,正是用人之際,老臣覺得,可暫緩問罪,著其戴罪立功...”
“陛下!晉國公之言謬誤至極,須知國家用人,當選賢任能,朱李二人毫無忠孝仁義,縱敵自保已是死罪,怎麼能賦予拱衛甘陝的重任,一旦反水,豈不是長驅直入,把陛下推向風口浪尖嘛?況且何言‘國無良將’,老臣手下有的是忠臣勇將!”
楊復光不等田令孜說完,毅然駁斥。
皇帝聞言頓生興致,即叫眾將近前見駕。
楊復光麾下七名驍將,齊刷刷叩首口呼萬歲。
“這七名小將,都是老臣收養的子侄,分別是鹿晏弘、王建、晉暉、韓建、張造、龐叢、李師泰,個個勇武過人。”
“老郡王竟有七個子侄,都如此英雄了得,真是我大唐之幸!”僖宗喜不自勝。
“謝陛下誇讚。”
李曄心中有一事不解,乃問道:“剛才單槍匹馬衝進賊陣,斬殺賊將的銀甲將軍是誰?”
楊復光呵呵一笑,滿面得意地答道:“那也是臣的一名愛子,名叫王重榮。”
“愛卿,你這個兒子是好樣的,待會兒回來朕要好好嘉獎他!”
不多時,韋肅和王重榮殺敵迴轉,僖宗看王重榮生得威武英俊,十分喜歡,便道:
“重榮,你現在任什麼官職?”
王重榮答道:“回陛下,末將目前在忠武軍中任一校尉。”
忠武軍是楊復光舊日的軍隊名號,擒殺王仙芝後,楊復光被奪了兵權,隨身的軍士也只有五百人,但仍以忠武軍相稱。
“只是一個校尉...”僖宗心下暗自考慮了一會兒,朗聲說道:“正所謂‘國危思良將,板蕩識忠臣’,王重榮克敵有功,朕今加封你為河中節度使。弘農郡王楊復光救駕辛勞,賜金五百兩,蜀錦一百匹,帳下其餘將校皆官升一品,賜御酒一壺。”
楊復光、王重榮攜一眾將校,叩首高呼謝恩。
壽王李曄靠近僖宗耳邊,小聲說道:“王重榮都授了職,您看楊復光......目前高駢已經是不能用了。”
話未說完,僖宗已經明白他的意思,便把田令孜叫到跟前。
“阿父,之前免了楊復光,改用高駢,可高駢不孚朕望,敗兵丟關,至於今天這局面,依著朕看,就恢復楊復光天下兵馬元帥的職務,著其調領諸鎮兵馬,平叛滅暴,收復失地。”
田令孜並不愚蠢,他心裡明白,時至今日,除了楊復光,恐怕再沒有人能夠力挽狂瀾,中興大唐,便對皇帝答道:“老奴也贊同楊復光出任招討使,朱李二人,我看可在楊郡王帳下聽用。”
僖宗對身旁的貼身太監傳授了旨意,回身站到龍攆上,太監站在龍駕前,朗聲誦道:
“傳旨:加封楊復光為大唐諸道行營都統、興國平亂招討使,兼天下兵馬都監,總領大唐諸路兵馬,收京平叛,朕郭門之外,各道州府悉由弘農郡王節制,不得違命,欽此!”
眾人山呼萬歲,楊復光領旨謝恩,朱玫、李昌符後來聞訊,皆上表請罪,田令孜即赦免二人,命率所部軍入川中保駕。
喜歡白虎徵祥請大家收藏:()白虎徵祥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