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後兩天,陳王沒有回府,府內風平浪靜,府外偶爾會傳來刺客進攻,喊殺,都被李勇手下的王府護衛和隱藏的暗衛盡數除掉。
一場大雨,外面的血腥血跡很快被衝的一乾二淨,就像從沒發生過任何事一樣。
若初木然地呆在屋子裡,手邊的傷口已經被李忠處理妥當,卻不知道接下來還會發生什麼:當天婚禮上,他雖然沒有把箭直接射向她,可他一箭將狂奔的馬兒斃命,分明也是想要她的命一樣。要不是她及時大膽地跳下了馬背,早就被那匹瘋馬摔斷脖子踩死了。
他回來之後,又會怎麼處置她?
他帶兵進宮,若初隱隱也能猜到,此時的皇宮內院絕對不會比陳王府平靜。
第四天,陳王終於凱旋而歸。
整個大宋宮廷,也剛剛結束了一場地動山搖的政變。
八年前,當今皇帝趙光義斧聲燭影,弒兄奪位。
為穩坐帝位,趙光義先拿出兄長趙匡胤的金匱之盟,言“兄終弟及”,以證明即位合法,再任命其四弟趙廷美為開封府尹兼中書令,封魏王。兄長趙匡胤的兩個兒子也封節度使和郡王,舊部甚至都加官晉爵。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不過,趙光義也著力培養和提拔自己的親信,讓其幕府成員陸續進入朝廷擔任要職,慢慢替換太祖皇帝朝的大臣。
很快,趙光義羽翼豐滿,穩坐帝位。可金匱之盟“兄終弟及”,表示未來皇位要傳給弟弟趙廷美才行,而他是想傳給自己兒子的。
於是,魏王趙廷美和太祖皇帝的兩個兒子便成了趙光義的眼中釘,肉中刺。
兩年前,太祖皇帝的兩個兒子先後“自盡”,趙光義自己的幾個兒子卻先後封王。
魏王趙廷美擔憂趙光義不遵從金匱之盟“兄終弟及”的祖訓,會對自己痛下殺手,便暗中勾結兵部尚書盧多遜,鋌而走險,密謀逼宮謀反。
趙光義的長子,也就是楚王趙元佐為人仁厚老實,對兩個堂兄的死深表同情,又向來與四叔趙廷美親近,因此事事維護。
可二皇子陳王趙元僖一心謀求太子之位,與太宗皇帝趙光義除魏王而後快的心意不謀而合。為儘快撥除魏王的威脅,太宗特將太祖皇帝留下的青虹寶劍賞給陳王,並接受宰相趙普的建議,令陳王入京師侍衛步軍禁軍大營,給齊國公當副手。
魏王趙廷美因怕陳王壞事,便周瑜打黃蓋,來一處苦肉計,使身邊的人假意投誠,騙取陳王的信任,然後順勢用婚禮拖住他,再找機會殺他。只要除掉可調集京師三分之一禁軍的陳王,他再發動政變,逼宮登位,就再也沒有任何威脅。
可恨的是,陳王趙元僖早就知道四叔的陰謀,並提早在宰相趙普的幫助下掌握了他暗中在皇城禁軍中安插釘子,結黨營私的證據,卻不及時向太宗稟報,而是將計就計,讓魏王誤以為他已經中計,進而帶人安心殺入皇宮,逼皇帝退位。
可憐太宗乍聞魏王造反,嚇得花容失色,急宣陳王調集禁軍平亂。
而陳王早已聯合齊國公嚴陣以待,卻安心地等到整個皇宮內院被殺得血流成河,皇帝被逼下詔退位之時,方才假意接到皇帝密詔,佯裝緊急調動兵馬,進宮勤王,再來一場你死我活的血戰,成功平亂。
若初知道他的高明之處,如果在魏王剛剛殺入,就帶兵平亂,難保太宗不疑心他的企圖。只有等到最後一刻得到皇帝的詔令,才師出有名,還能把那個強勁的對手直接置之死地。
為了這一刻,陳王甚至拿自己父母的性命做賭注,這個人,到底有多心狠!
陳王平亂有功,自然榮耀歸來。
可憐魏王一家被滿門下獄,連皇長子楚王趙元佐出面求情都受到牽連,被太宗斥責回府閉門思過。
陳王這一仗,確實贏得漂亮。
皇城剛剛經歷一場叛亂,追責調查,人人自危。
陳王暫調皇城禁軍,每日抓捕逃犯,清除餘黨,忙得無暇顧及別的。
若初心下沮喪:現在整個皇城風聲鶴唳,草木皆兵,要想逃走,就更難了。
喜歡玉梳逍遙傳請大家收藏:()玉梳逍遙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