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此同時,秦放也做了保證,只要孫堅同意了他的要求,簽訂了盟約,他就改善孫策等人的伙食,以使者的身份對待。
孫策很有骨氣,為了表達不滿,足足堅持了三天不吃不喝,直到第四天,他是在扛不住了,周瑜、魯肅、周泰更是輪番勸說。
什麼好漢不吃眼前虧啊,什麼君子報仇,十年不晚啦,總之,想到的東西,說了一大堆。
最終,孫策才算咬牙開始吃飯。
這麼死實在不值,大將難免陣前亡,如果是戰死,孫策也就忍了,但餓死,他不能忍。
孫策他們這邊是殘羹剩飯,他那十萬大軍,可就沒這麼好的待遇了,殘羹剩飯都沒有,給的只有清湯寡水的粥,一碗粥可能一粒米都沒有,一天天的餓的肚子咕咕叫。
這也不能怪秦放,已經,要養活十萬大軍,那可是很費糧食的,這些大軍還是江東的,以後就是敵人。
那句話說的好,對敵人的仁慈就是對自己的殘忍。
文聘、甘寧的大軍,以及追擊的吳懿、張繡大軍,吃的那是相當不錯,有酒有肉,有米有菜,讓這十萬大軍看的口水直流。
投降給飯吃,也不知道是那位最先弄出的口號,然後程普就不斷的接到彙報,少人了,又少人了,兵卒不斷的流逝,都是悄摸的走的。
程普很生氣,也很鬱悶,他能理解這些人,最終並沒有說什麼。
周瑜的文書傳到了揚州,孫堅見到之後,並沒有吃驚,也沒憤怒,而是先長出了一口氣。
秦放攻打益州,本來孫堅的想法是孫策南部進駐益州,以最快的速度到達益州城下,逼迫劉璋談判,只要劉璋能在大戰之後,將益州南部,交給孫堅,孫堅便跟他聯合,共同對抗秦放。
劉璋逼不得已,必然答應,如此一來,孫堅這邊便有了最少三洲之力,馬騰那邊,多數也會幫忙,如此便是四洲之力。
秦放剛剛驅趕了曹操在豫州的兵馬,曹操跟他雖說沒有徹底決裂,但也好不到哪去,必然不會幫忙。
劉備呢,幫忙更是別想了,這傢伙鬼的很,不趁機坑一下秦放,秦放就要燒高香了。
結果呢,孫堅想的好好的,但也只能是想想了。
不知道怎麼回事,劉備跟秦放的人竟然私下接觸了,而後,劉備雖說在譙郡一線佈置了大軍,但遠沒有以前的架勢。
而秦放,突進的速度簡直快點沒邊了。
更要命的是,孫策的行進速度,慢的出奇。
等得知秦放大軍南下討伐的時候,孫堅已經有了撤回大軍的意思。
孫策也曾派人詢問過,孫堅給的答覆是可自行做主。
但後來,就再沒孫策大軍的訊息了。
而後,交州傳來訊息,交州與益州邊界,突然出現了大隊精銳人馬,他們派出去探查的人,沒有一個回來的。
很明顯,這是秦放的大軍。
孫堅一直在擔憂,現在結果有了。
只是這條件,似乎是個難題,孫堅倒是還好,自己的兒子,還有心腹愛將程普,猛將周泰,以及謀事魯肅、周瑜,這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並且,暗十萬大軍,可是江東精銳。
但他同意,江東的謀事可就未必是這個想法了,所以,這是個問題,還是個大問題!
喜歡帶著系統修歷史請大家收藏:()帶著系統修歷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