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才有了安排王夢進梁山的劇組。
也有了後來王夢的《這個男人來自地球》。
市面上的看法,都是說——盧主任慧識釋英才,才有了王夢的不負厚望奇蹟崛起。
有時候很難理解老一輩人,老一輩電影人對藝術的執著。
就拿王夢來說,他開始是看不起墨守成規的藝術導演,覺得就像女人的裹腳布一樣,應該徹底的拋棄。
現在多少明白了點,老輩電影人的想法。
或許他們想守住的是一份‘真’。
“你沒有一點想法嗎?”看王夢在那沉思了起來,盧主任問道。
王夢聽後,笑了:“你別說,還真有。”
王夢是被盧主任打電話叫來的,但王夢同樣帶來了一個劇本,一個藝術電影。
也就是《阿牛正傳》。
可能,做得時候永遠比想的時候艱難,等王夢真正開始寫細綱,考慮對白,以及鏡頭的處理的時候才發現,藝術題材的電影,不是想象的那樣簡單。
尤其是《阿牛正傳》和原版的變了一個時空,這不是米帝,這是中國。
要結合上中國的特請和事件,還要精彩的編排出來不簡單。
年代是會說話的,年代是可以交流的。
憑空的亂象亂對話,你永遠寫不出那種滄桑的年代感,有的只是違和感。
這一個時空,70年代,太祖毅然的退位,那是轟動性質的,帶來的矛盾和事件一點都不少。不比原版的差。
但恰恰王夢知曉的不多,也可以說沒經歷過。有的,只是歷史沉澱後的書本記載。很難描繪出那樣的氛圍。
作為一個飽經滄桑的老人,盧主任都經歷過。
想必?他的理解不是王夢能有的感悟。
當然,要拍也能拍的出來,照樣有人喜歡。
但,憑空的想想,永遠變不成真實的原來,缺失了這重要的年代感後,王夢個人認為這將是一部失敗的電影。不是他想要的。
所以,抱著求教的態度,王夢帶來了劇本,想讓這位老人,加上那種時代的滄桑感。
這種滄桑感不需要演技,需要的是導演用鏡頭來描繪,好比一個畫家手中的筆。
“這是我第一次意義上的藝術電影,我思前想後很久,總是找不到一種年代的滄桑感。而?從書讓找的,又沒有融入感。說實話,有點難辦,您看一下,指點一下。”王夢拿出了《阿牛正傳》交給了盧主任。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哦!”盧主任一愣,接過劇本一看:“《阿牛正傳》?這不是你那本小說嗎?我看挺好的。”
說完,也沒等王夢的話,就看了起來。
搞得剛要開口的王夢憋了回去。
約莫半個小時後,王夢終於等到了盧主任,老盧看完鬆了一口氣的感覺。
“劇本很普通,故事很簡單。”盧主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