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們的幼體被保護在高斯盆地的巢穴。”馬諾翻譯蠕蟲釋放的資訊:“但它們說……如果您需要,幼蟲可以來這裡。”
“謝謝。”
商人安東尼前往高斯盆地,不久後帶回第二批蠕蟲出發的訊息。
馬特烏斯派人取回規劃圖,準備重新臨摹,將原本不需要蠕蟲幫助的房屋搭建交給它們。
而臨摹關於地下城構造時他們發生分歧。
馬特烏斯傾向於維持不變:一座座石屋猶如野草矗立在遼闊的地下城。
陸離則因蠕蟲幼體改變最初規劃:建造一座梯形巖洞構成的地下城。
“我能理解這樣會節省很多挖掘時間,但為何預留出來超過一半的空地?”馬特烏斯注視陸離描繪的一片平整區域。
“種植。”陸離回答:“我會淨化泥土,提供陽光盒, 維納避難區有足夠多的人研究怎麼讓作物生產。”
維納避難區得想辦法自給自足,起碼不能完全依賴那些似敵似友的舊下水道。
“不能相信地居人商行對嗎?”遷徙深層的喜悅被無望的未來感染,馬特烏斯嘆息一聲:“好吧,我只是想盡可能多的留下曾經的痕跡,我不想後代人問我們房屋為什麼和油畫裡的不同……”
馬特烏斯並不堅決,很快同意陸離的規劃。畢竟這樣一來他們只用挖掘五座地下城, 而且能防止雨季的充沛雨水淹沒避難區,以及避免“核心區域被權貴佔據”的境遇:提醒巖洞要麼住在最高處, 要麼住在最高處,而兩者的安全性相近。
接下來幾天相安無事。第四天,第二批蠕蟲將抵時,第一座地下城整體輪廓挖掘完畢。
陸離和馬特烏斯來到地下城。
分散鑲嵌在地下城巖頂的螢石為這片幽暗地下世界賦予空間感,儘管微光並不能灑在地面,只能像星辰般微弱的發光。
粗糙梯形向下方延綿,比起形成主體的斑駁青灰岩石,平整區域的蓬鬆泥土呈現讓人安心的棕褐色。
蠕蟲順便幫他們鋪好了泥土,然後趕往隔壁開始第二座地下城的挖掘。
很快,第二批蠕蟲趕到。
除了七隻成年蠕蟲,還有一隻體型猶如舊下水道支線巨大的肥碩蠕蟲。
“那是它們的蟲母,負責培育幼蟲。”
語言學家馬諾翻譯說。
母蟲棘皮比蠕蟲柔軟,猶如一灘淤泥拉伸軀體,擠過挖出的隧洞來到第一座地下城。
馬諾深吸口氣,拿著規劃圖靠近蟲母, 嘴巴開合但傳不出聲音,以蠕蟲的語言告訴蟲母需要怎麼做。
母蟲蜷縮起軀體,腹部上揚,近百隻淺黃肉蟲密密麻麻從尾部湧出。這些手臂長的小傢伙擁上階梯,猶如啃噬樹葉的蟲子輕易吞噬堅硬岩石。
但它們無法消化岩石,碎屑從尾部拍出。馬特烏斯從居民裡選出一批“自願者”來剷掉碎屑,運送到母蟲口中。
“自願”並非指願意接觸這些猙獰怪物,而是接觸蠕蟲將遭受汙染與理智值下降。這種付出所換取的收穫是他們會成為扭曲信徒跟隨前往光明之地。
幼蟲不總是進行挖掘,它們不時回到母蟲體內補充營養,再鑽出來繼續挖掘。
隨母蟲沿著階梯向下蠕動,一排排延綿石屋迅速成型,甚至預留出門窗和石桌位置。只需工匠簡單打磨將木門塞進門框——木材勉強足夠做成幾萬扇門。
預計午夜時分,第一座地下城將能開始遷徙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