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飛鴻2》的慶功宴上,姜林當著所有人的面說:“要不是自家的慶功宴,我都不想參加了,實在是參加得太多了,都有些煩了!”
雖然《黃飛鴻2》有著姜林編劇和監製,甚至出品人也是姜林,但是無論是最主要的主演和導演都不是姜林,所以其實姜林並非這次慶功宴的主角。
不過,現在只要有姜林在,誰也不會忽視姜林的存在,相反,大多數人的目光還是盯著姜林的。
今年姜林沒有親自做電影,但是但凡是姜氏傳媒投資的電影,基本上都會在出品人這一列上打上姜林的名字,畢竟姜林的名字實在是太好用了,如今姜林的“出品人”恐怕也只是比華平少了。
而姜氏傳媒出品的電影基本上都是賺的,可以說今年姜氏傳媒的影視收入絕對是整個國內的影視公司最高的,無論是營收還是利潤,都是絕對的第一,現在業內很多電影都尋求姜氏傳媒的合作,一旦姜氏傳媒投資,打上姜林出品人的字樣,絕對能讓電影更受關注。
當然,姜氏傳媒也不會輕易投資其他電影,都會經過反覆研究,甚至投資額高的還要姜林親自審批。而姜氏傳媒投資最多的還是年輕導演的電影,雖然大多數電影都還沒辦法在院線上映,但是要麼拿去國外賣版權,要麼在抖音影片上收費播放,總體來說還是賺的。
所以,姜林一說話,周圍關注著他的人都聽到了這句話,眾人也一時間都無語了,如果這世界有凡爾賽文學一說,肯定要說姜林這話太凡爾賽了。
只是,姜林卻知道,自己這話是發生內心的,因為姜氏傳媒的慶功宴實在是太多了。
當然,這也不是說姜氏傳媒動不動就開慶功宴,姜氏傳媒還很剋制了,除了少部分個人突破的慶功宴,一般都是票房達到十億以上才會開慶功宴。
像其他一些公司,尤其是一些還掙扎在十億票房以下的公司,票房破一億開一次慶功宴,破兩億再開一次,破三億再開……甚至連華一傳媒這樣的大公司現在也做過這樣的事情,完全將慶功宴做成了宣傳方式。
姜氏傳媒還沒有那頻繁地開慶功宴,甚至因為姜林很多時候懶得去參加,所以一般都是十億二十億票房開一次,甚至像《黃飛鴻》系列電影,直接到二十億才開一次慶功宴。
即便如此,姜林還是說出這樣的話來,明顯就是煩了。
姜林一如以往,都是被人結交的物件,所以姜林身邊從來都沒有空下來過,一個接一個人來找到姜林。
畢竟姜林很少出席社交活動,所以想要見到姜林,那就要想辦法混進姜氏傳媒的慶功宴中來,所以許多人都是把姜氏傳媒的慶功宴當成社交會了,不過也不是誰都能混進姜氏傳媒的慶功宴。
公司老總想要來與姜林尋求合作,導演想找姜林尋求投資,演員則想在姜林面前刷個眼熟,將來有電影專案好第一時間想到他們,更是有歌手想看看能不能從姜林這裡弄到歌曲……
姜林對於這些操作再熟悉不過了,演員和歌手姜林還能理解,但是導演……姜林確實有些煩,姜氏傳媒給過所有導演機會,只要有專案找到姜氏傳媒,姜氏傳媒都會認真考慮,都會給機會的。
不過,大部分都被刷下去了,畢竟公司還是要考慮營利的,大多數專案都是不太靠譜,或者說根本就是來騙錢的,心裡想著萬一運氣來了,或者姜氏傳媒稽核的人犯傻了。
當然,也做不怎麼賺錢的文藝片,但是文藝片的投資限制在一千萬左右,畢竟文藝片耗費不了多少錢,只要有好劇本,一千多萬的投資,可以用來刷獎,賣版權,總體上基本可以保證不虧錢。
畢竟一個公司也需要一些拿獎的作品的,這也是公司的底蘊。
直接找到姜林的導演,基本上都是無法透過姜氏傳媒的工作人員的稽核的,所以直接到姜林這裡來撞運氣,這些導演開口閉口就是那些工作人員不懂電影,而姜林作為導演,是懂得電影的,所以他們覺得姜林應該投資他們的電影。
不過,姜林一聽他們的一些劇本和故事,就明白為何姜氏傳媒的工作人員為何不給他們批了。
這些人的劇本要麼空泛,只顧著表達,連個故事都講不好,要麼就是直接自說自話,根本就不在意別人的看話,就是想用別人的錢來拍自己的電影,其他的就完全不考慮了。
這些劇本拍出來,別說是拿獎,就算是看都看不懂,鐵定是虧錢的,而且虧了錢都虧得毫無意義。
姜林不排斥拍文藝片,之前就投資過不少的文藝片,有賺的有虧的,總體是保持平衡,比如像《魯冰花》這樣的文藝片,《魯冰花》雖然票房一般,但是不僅受到社會的關注,而且還拿了不少國內外的獎項。
再比如,于飛龍在拍完《瘋狂的賽車》之後,就想著拍一部不太一樣的電影,並且與姜林還講過自己的一些想法,不過,姜林將之引導了一番,最後于飛龍被姜林帶進了《無人區》之類的劇情當中。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如今于飛龍滿腦子都是這個本子的創作,甚至連《瘋狂的賽車》的宣傳都沒什麼心情跟進,基本上都是讓皇波主導宣傳。
《瘋狂的賽車》將會在十二月三十一日首映,正好無縫銜接《黃飛鴻2》的檔期,而許爭的新電影《港囧》則會在春節檔上映。
《港囧》這部電影,在寫劇本的時候,許爭也向姜林徵求過一些意見,畢竟“囧”系列之前是姜林弄的劇本,許爭自然要保持一致,不過他又不甘心完全延續姜林之前寫的劇本的風格,所以又是有要有些改變的。
最大的改變自然是這部《港囧》完全變成了“許爭作品”,而不是之前的“許爭導演作品”,最主要的是,無論是皇波還是蘇晉,似乎在喜劇方面的天賦,都要大於許爭,大部分搞笑情節都由他們甩包袱完成,而許爭很多時候其實只是被動,或者說是屬於倒黴的那種型別。
而《港囧》則變成了許爭自導自演,甚至連演員都沒有用姜氏傳媒的藝人,而是找了華一的一個演員,為此,許爭還特意過來跟姜林解釋過一番。
《港囧》成片姜林看過,明顯與前面的兩部有些不一樣,但是姜林也不好說什麼,畢竟這是許爭為了證明自己而創作的作品,成敗都由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