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劉洛依這樣的總結,于飛龍和姜林都搖了搖頭,說:“不會撲!”
于飛龍說:“大導演都有自己的票房號召力,就算是拍得差,肯定都不會撲,甚至可能電影未上映,成本就收回很多了!”
姜林點點頭,說:“其他的不說,像於師兄正要上映的這部電影,小成本,還沒開始拍呢,廣告費就比拍攝成本還要高了,就等於是純賺的了!”
于飛龍有了第一部電影為基礎,雖然當時票房並沒有顯得有多突出,但是後續的效果很明顯啊,尤其是口碑好,外加都成國內最典型的小成本大票房的電影了,這一年多以來,媒體一直都在提。
然後,一旦哪部大片口碑加票房都失利的時候,票友們便會在討伐那些大片的同時,把《瘋狂的石頭》拿出來做一番對比,瞧瞧,人家才多少的成本,就拍出這麼一部好電影來,你這麼高的成本,怎麼拍出這麼一部屎一樣的東西來呢?
於是,《瘋狂的石頭》的存在感越來越足,否則去年《武林外傳》也不會還沒有拍出來,就得到央視的重視,然後果斷買劇,雖然價格不高,但是當時央視就賺爆啊!當然,姜氏娛樂也藉著這部劇不僅大賺特賺,而且在電視劇這行業的地位就更高了許多。
今年央視還在問于飛龍有沒有拍續集的打算,不過姜林表示沒有續集,後來又考慮了《愛情公寓2》,不過實在是不適合央視那種風格,所以並沒有買這部劇,只能說以後再合作了。
《瘋狂的石頭》後來被買網路版權在影片網站上免費播放,吸引了無數的觀眾,所以現在很多觀眾對於《瘋狂的石頭》有都一種欠一張電影票的想法,畢竟《瘋狂的石頭》上映之時,大多數喜歡這部電影的人都沒去電影院去觀看。
如今于飛龍的新電影上映,肯定會有促進作用的。
程格的電影雖然是歷史題材方面的劇,但是片尾插廣告價格可不低,另外網路版權賣價也不低,大導演的戲,還沒開拍,光是從投資和陣容方面來看,就有網站開始報價了,晚了就沒機會了。
要知道,同樣是影片網站,能買到大導演的電影,就算是免費給觀眾看,都能吸引不少的新使用者,而且還能促進股價的提升。
所以,在電影還沒有上映的時候,其實成本就收回大半了。
當然,就算最後虧本,也不要緊,資方肯定不會虧的。
首先,成本很多時候是吹出來的,實際上沒有那麼高!
其次,演員什麼的都是資方的人,高價片酬最後可能演員真正能拿到的可能很少,大部分又回到了資方手裡,而且很有可能是某些老闆的手裡頭,而非公司裡頭,要知道,上市公司真正屬於創始人的股份很少,就等於把這一部分公司的錢,透過這方式進入到私人的手裡頭。
然後,大導演拍片,肯定會引起股價上漲,這期間可操作的空間就很大了,比如在拍攝之前,透過某些親屬賬戶買進本公司的股票,一旦大導演拍片訊息傳出,股價就會上漲,直到確定並且把電影拍出來之時,可能股價就漲到巔峰,看準時機賣出,可以賺上一筆,等這一陣風波過去了,股份慢慢降下來,再購入新的股票,甚至如果撲街的話,可以抄底,過一陣子再讓大導演拍一部電影……如此利用自己的先知可以重複收割。
最後,可能每一個賺錢的環節都能從中獲取利益,比如發行方投資了,院線投資了,最後無論這電影是否賺錢,作為發行方和院線方一般都不會虧,比如宣發花的錢,宣發的都是自家人,兜個圈又回到自己的手裡頭來了。
然後,像這樣在國外拿過獎的大導演,國外的版權賣出去,也能有一筆收入。
可以說,電影可以撲,只要不是撲得太難看,可操作的賺錢方式就太多了,所以就算是虧錢,也要拍電影。你不拍不行啊,手底下養的人部要幹活,沒活幹也是要虧錢,有活幹才能賺錢,然後拍電影就算虧了,也能捧自家藝人,藝人紅了,也能商演走穴去賺錢。君不見那些好題材的影視翻拍一次又一次,結果影視爛了,人卻捧紅了!金大師的作品被一次又一次翻拍,最後
另外你一直不拍電影,作為電影公司,股價肯定要下降。
真正虧錢的,永遠都是那些懵懵懂懂闖進影視圈來不懂得操作的土豪們,他們虧的錢都去哪了?你思考一下就知道了!
比如寶島就經常幹這樣的事情,他們首先與港島簽好協議,瓜分主要角色,然後再與大陸籤合拍協議,最後拍出來,男主港島的,女主說是大陸的,但是一個寶島女配的戲分都比她足!然後捧起了寶島的女星,瘋狂在大陸撈錢,撈足了,打包送給島國,改雙姓。
正如於飛龍和姜林所想的那般,大導演的電影不缺票房,首日就是票房第一,達到九千五百多萬,還要超過大導演章毅的票房。
於是,全國媒體通稿不斷,稱程格大導演的新電影必將破了章毅保持了不到半年的票房紀錄,而程格即將成為十億俱樂部裡的新成員。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