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林要拍武俠戲?這……跨度也太大了吧?而且還是武俠!”
“他真把他自己當成章毅大導演了?而且章毅大導演拍的武俠說實話也並不算太好!”
“姜林不好好拍自己的青春片跑來拍什麼武俠片?”
“姜林的青春片是真的好,但是拍武俠片……我是不怎麼看好的!”
……
既然外界已經收到了訊息,姜林也覺得不必要再隱瞞下去,所以透過姜氏娛樂官方微博乾脆公佈了這個決定。
然後下方一片不看好,不管是因為真不看好,還是有些人故意不看好。
姜林作為導演,可以說是名導,但絕對說不上大導演,關於導演的一些稱呼,其實這世界上也是有些講究的,比如拍過知名度很高的電影的導演,稱之為著名導演,而在著名導演當中,如果經常拿獎卻並沒有什麼票房的話,只要能一直保持水平,可稱之為大師級導演。
而大導演則是針對一些有票房號召力的導演而言的,比如拍大片且一直能保持高票房的導演,便被稱作大導演。
當然,這也非官方定義,多半是民間自發行為。
許多拍藝術電影甚至獨立電影的導演,雖然沒有什麼票房,但是其藝術價值相當高,在某些人群當中很有地位,他們可以成為導演大師,卻不會成為大導演。
不過,作為大導演,馬大剛卻一直想拿一個導演大師的稱號,所以一直在折騰,反倒是章毅等人在努力拍著商業片,因為導演大師的稱號……早已拿過了。
而現在的姜林,既然不算是導演大師,也稱不上大導演,因為雖然他的票房有了,但是很硬性的一個要求,他就是沒有拍過大片。
所謂大片,雖然沒有官方定義,但是也不是隨便叫叫的,比如大投入,大製作,大場面,高品位,有高科技,有大明星……當然國內的標準與國外的標準又不一樣,比如米國一兩千萬米元的電影只是小製作,但是在國內就已經是大製作了。
姜林在青春片上的票房已經得到了驗證,一部《我們的閃光日》初露鋒芒,一部《那些年》更是將姜林的導演票房推到一個新高度,讓姜林在青春片這方面,有了許多的票房號召力,所以如果他繼續拍青春片,肯定會有繼續買票,但是一旦他轉型,肯定要面臨許多的質疑。
比如網文方面,歷史類的大神,或者都市類的大神,如果突然想要寫玄幻類的小說,很有可能面臨著撲街,而玄幻類的大神,一般成名之後,都會沿著固有的模式繼續寫下去,而他的讀者會一直追讀下去。所以,大家看某個作者的小說,總覺得是一個模子裡寫出來的,其實這不是因為作者的問題,而是讀者的問題,因為他一轉型,鐵定要走一大票的讀者,然後可能就要撲街!
當然,也不是沒有轉型成功的,很少而已。
電影方面,比如馬大剛馬導一直想要轉型,但是每次轉型之作,都會票房慘淡,然後只能乖乖再回來拍“馬氏喜劇”,直到某一天主要觀影群眾對他的作品疲勞了,另外就是一位動作演員,總會說這是自己最後一部動作戲了,結果下一部電影仍然是動作戲,其實他也想過轉型,但是失敗了!
姜林拍武俠大片,自然引來業界的一片不看好,連馬大剛馬大導演都轉型失敗了,姜林又能例外?
所以,轉型需謹慎。
當然,在外界不看好的同時,姜林並沒有受到任何影響,畢竟自他出道以來,被不看好的次數多了,但是哪次不是以作品打對方的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