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爺說,雖然叫做“海”,但它其實是四川境內的第二大淡水湖,“邛海”這個名字是從漢代才出現的,那麼漢代之前的秦朝,這個地方就是畫中的邛都縣。
一個小縣城,是怎麼變成一個大湖的呢?
這就是邛海陷地為湖的傳說:
這個地方原本的生活是很平靜的,直到有一個性格古怪的老太婆從外面遷進了村子,她獨自一個人居住在了小河旁。
這個老太太在河裡撈出來一枚跟斗一樣大的石卵,她不顧村裡人的反對,把它當做寶貝一樣帶回家裡供養著,洗澡也帶在身邊,睡覺也抱在懷裡。
那枚卵就這麼在老太太家裡被孵化了,從裡面爬出來一隻小怪物,看起來像是蛇,卻長著腿腳,說它是普通動物吧,它偏偏是滑動著行走的!
村裡的老人看了看便說,那是龍的兒子出世了,石卵是天下龍氣匯聚起來的,因此這個老太太也有了名字,被叫做“龍母”。
龍母和小龍感情深厚,他們一起吃飯一起勞動,和一家人沒有什麼兩樣。秦始皇聽到這個訊息,便遣了使臣去邛都縣尋找那條小龍。他是個自稱始龍的帝王,怎麼可能允許其他的地方莫名其的蹦出什麼小龍來呢?
龍母老太太自然是不願意將心肝寶貝交出來,可是秦始皇卻用一塊黑色的圭打動了老太太的心,小龍知道自己即將被交出去,突然間開口說話了,他被拴上了鏈條往大馬車上拖拽,嘴裡不斷的念道:“城門當有血,城陷沒為湖。”
所有人都不明白那是什麼意思,這時候,秦始皇的使臣大叫一聲從馬車裡滾了出來,那條小龍咬死了車裡束縛著他的人們,一下子躥出來就往水裡鑽!
領頭的將士立刻開弓射箭,將小龍的尾巴擊穿,定在了地上,哪知他突然一個用力的甩尾——把半截尾巴留在那兒,本體卻逃跑了!
這時的龍母老太太突然驚叫起來,她牽著狗兒什麼也沒說,轉身就跑!那一瞬間,大地開始了劇烈的搖晃,鋪天蓋地的水流從四面八方湧進縣城裡,頃刻就將這個小村子淹沒了。
原來,在龍兒子斷尾保命的時候,他的血飛濺出來,噴到了城牆的大門上,這樣,那個“城門當有血”的條件就算是成立了,那麼接下來,邛都縣所要面對的,便是後半句“城陷沒為湖”!
邛海便在那個時候產生了,可這個故事並沒有結束。
邛都縣裡無辜的百姓們親身經歷了那場陷地為湖的災難,卻依然有幸存者活了下來,當時秦始皇那位使臣的手下有個叫“幹”的主簿官,他眼看著洪水把他的身軀都淹沒了,趕緊在官員人群中找到當時的縣官,想問一問邛都還有沒有小船,結果,縣官看著主簿官的樣子,驚奇的說了一聲:“你怎麼變成一條魚了?”
主簿官看看手裡抓著的縣令,也詫異道:“太爺為何也是一樣?”
到了這個時候,大家才發現,原先的小縣城早已沒入大水中了,城中的居民們都泡在剛剛形成的湖泊中,很多人都變成了魚蝦。
說到這兒,冬爺的一根菸抽完,邛海的故事也告一段落了。
我們這一干聽眾心說好扯好扯,卻也難以提出反駁的理由來,流傳下來的民間故事肯定要誇張一些,旅遊景點為了吸引遊客肯定也得搗鼓出點妖魔鬼怪,可是,這個陷地為湖的故事和帛畫上的內容太貼近了,讓我們有種“這就是歷史還原”的感覺。
邛都縣我們沒去過,可冬爺去過邛海,卵裡孵出的小龍我們沒見過,可大家見過和描述差不多的蜥蜴和鱷魚,人類看似不可能變成魚蝦,可三層樓的世界地圖南邊,也畫著同樣的內容!
至於故事裡秦始皇賜給龍母的黑色玉圭,在帛畫上擺明了就是玉牒的樣子!
如果眼前的這副錦帛畫是寫實派的,那麼我們所要尋找的造化玉蝶碎片,其中一枚不就在畫上的老太太手中嗎?
大家掰著手指頭重新算了一遍:
造化玉牒有五片花瓣,小卷毛見過張天師手裡存有其一。
東王公一族有兩塊,一塊在麒麟身體裡存著,一塊被賜給了草稿壁畫上那個辛苦勞作的男人。
秦始皇有兩塊,一塊在徐福出海的時候交給了老大臣,一塊在交換邛都縣那條小龍的時候,給了白頭髮的龍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