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返程的途中,先摘了一顆草,然後吃下了一個叫做“丹霞漿”的東西,這個細節挺讓我在意的。
“漿”肯定是把什麼東西碾成了濃稠汁液,既然摘草在先,那這個“丹霞”會不會就是那株草的果實呢?
我們這趟旅途的目的之一,就是蓬萊島的不死仙草。鬼谷子把仙草叫做養神芝,還說它的葉子像菰米,而菰米類似於茭白。
我老爹以前有一道拿手菜叫做茭白炒肉,現在回想起來,茭白的果實層層包裹在葉子中央,還真得先砍掉整株草才能把裡面的東西剝出來呢!
所以按照東方朔的路線,從紫泥海走到虞淵,再從虞淵走到某個生長著菰米的地方,我們是不是就可以找到仙草,找到“丹霞”了?
我興奮起來,忍不住開始奔跑。初唐時期的王勃曾經寫過一首不怎麼出名的詩,叫做《懷仙》:
鶴岑有奇徑,麟洲富仙家。紫泉漱珠液,玄巖列丹霞。
我覺得自己這會兒的狀態,簡直就是一臺人形計算機,幾個關鍵字一出來,我馬上就能把思路一一對應起來了!
紫泉漱珠液,我已經見識過了,而玄巖列丹霞,不就是說丹霞在玄巖上嗎?
我不是地質學家,但玄巖是什麼我還真知道!
高二上學期的地理書裡,有一整章就是在介紹什麼花崗岩、火山岩、石灰岩的形成和分類。我記得火山岩的分類中,就有一個叫做玄巖的東西。
它是由火山噴出的岩漿冷卻後形成的,書上還有一副超大的彩圖,從表面看起來,它像固體泡沫式的,密佈著很多小氣孔。
我同桌有密集恐懼症,閒著沒事我就經常開啟那一頁彩圖噁心噁心他,因此印象非常之深刻!
那麼就是說,蓬萊仙草生長在火山岩上,而蓬萊島出產這種石頭的地方,肯定就在耗子口中的那個圓月火山上啊!
我忍不住激動,在紫泥海邊又蹦又跳!一不留神滑到了地上,我還是樂的直咧嘴。
仙草的這條線索,竟然就在各種機緣巧合下,被我順藤摸瓜給捋了出來!
蓬萊島的線索和疑團太多太多了,我又是個好奇寶寶,一路上心裡一直被壓抑的挺難受,這會兒好不容易理清楚一個,真是舒坦的要命!
我渾身幹勁的想爬起來接著走,一低頭卻發現地上夾雜著幾顆星星點點的小亮光。
此刻的月光還算明亮,我往四周掃了一眼,景色很美很詭異:這裡的海岸和海水同是紫色的,在靠近水源的地方,遍佈著不少亮晶晶的小點,它們只有沙粒般大小,但反射著月亮的光芒很是好看。
我趴在地上扒拉了大半天,才從一捧紫土中分離出來一粒發光體,它比想象中還要小,夾在指縫中就看不見了,但不知道為什麼,它發出的光澤特別吸引我!
我把它捏在我身上的白布中,這才勉強能夠分辨出來,它其實是金黃色的。
我靠!我腦子裡突然一熱,這不會是金子吧!
我知道市面上的金子主要有兩種來源:第一種是開採金礦石,第二種就是篩取水下金砂。
美國那邊好像興起過幾次淘金熱,夢想著發家致富的人們紛紛投身於撈取河泥的工作中,目的就是篩選出這些彌足珍貴的金色小顆粒!
傳說蓬萊的仙人都住在金玉殿堂裡,我和怪人在懸崖上也確實看到了一片金燦燦的建築群,這樣一個藏在龜殼裡的小島應該沒有金礦床,但歸墟據說是世間水源的彙集之處,淘出金砂來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如果我能淘一捧金砂回去,豈不是發了?!
我覺得自己的眼睛都變成了金錢的形狀!在人類的天性裡,金子自古就是有著絕對吸引力的東西,此刻的我也全然不顧什麼早一點、晚一點的匯合了,直接趴在地上,像條拱地的小豬一般拼命翻弄起來!
金子!金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