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這個衙門口,正是忙亂的時候。
秋收了,各地的稅收都要送上來,能不忙嗎?
大隋在各個郡縣都建有糧倉,糧倉裡堆積的是滿滿的糧食,這都是先皇在開皇年間置辦下的家業。
為什麼說大隋朝富裕?就是富裕在這些糧倉上。
各地都有倉儲,都是滿滿當當的,但是百姓的手裡,卻沒有太多的餘糧。
也就是說,大隋的朝廷富裕,但是百姓實際上還是那麼一回事兒。
正是因為這種倉儲模式,導致大隋朝廷不缺少糧草,不管是三徵高句麗也好,還是後來十八路反王,三十六股煙塵也好,佔據了當地的糧倉,都不缺少糧食。
因此,才有傳言說,大隋的糧食吃到大唐都沒有吃完。
而柴昭所在的太府寺,就是管這個的,開鑿運河需要糧食,上頭撥調糧食的公文下來,太府寺的官員就要協同忙活。
現在運河還沒有修完,糧食也沒有調集完畢。
一進一出之間,又增添了不少工作。
“好,到時候,妾身陪您一起回大興城。”李秀寧說道。
在家從父,出嫁從夫,她李秀寧是柴昭的妻子,肯定是自家丈夫去哪兒,她就到哪兒。
“對了夫君,這次莊子上的忙碌,妾身也給咱們家僱傭了不少人。”李秀寧說道:“莊子上的村子也空曠的很,那些人現在都打算在村子裡安家,除卻隔壁的村子之外,稍微遠一點兒,也聚集了不少人,他麼的戶籍都已經安置下來了。”
“從哪兒找的人啊?”柴昭問道。
“都是跑到這邊來的。”李秀寧說道:“運河還在修,有的人死在了修運河上,於是為了躲避官服再次去他們家裡徵人,乾脆就舉家搬遷了,但是離開了家之後,又不知道上哪兒去落腳,我想著,咱們莊子上的這些活兒,大多也都不重,就算是婦人,也能幹了,就留下了一些忠厚老實的。”
“是這樣啊。”柴昭嘆息一聲。
修運河都是沿途徵發的徭役,有的一家好幾口人,丈夫,甚至是兒子,都死在了雲河裡。
但凡是有點兒辦法,誰願意背井離鄉?
這個時候的人,鄉土觀念可是十分重的。
這些離開家鄉的人,估計是都覺得,留在當地,肯定沒有活路。
要是男丁徵發完了,下一步,是不是就要讓婦孺上了。
柴昭不知道修運河的時候有沒有婦孺去勞作。
反正現在她目睹的是,一些人逃離了那裡。
這才僅僅是第二條運河而已。
不過好在,也快要完工了。
但是柴昭也知道,運河的事兒,還沒有完成呢。
大運河通達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
現在才哪兒到哪兒。
“這些剛來的,有什麼困難的話,能幫就幫著點兒,但是也不能完全信任他們,慢慢看吧。”柴昭說道。
收留了他們,就算是對他們已經有了恩情,將來情況如何,也要看他們的表現怎麼樣了。
人品好,表現的好,那麼,將來肯定能徹底的融入到莊子裡面,要是表現的不好的話,柴昭也不會留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