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明年三月的北上巡視塞外的話。
也得想個好聽一點兒的名頭,不然百姓們肯定是要議論的。
陛下怎麼冬天剛回來,春天又要出去?大興城有什麼不好嗎?陛下整天在路上,怎麼處置朝中的事物啊。
這並不算是嚴重的說辭。
嚴重的應該是這樣:
陛下每次出巡都是大張旗鼓的,隊伍綿延數百里,太過勞民傷財,一點兒都不體恤百姓們的生活艱苦。
明面兒上不敢說,背地裡都會傳,這樣的話一說出口,是個什麼意思呢?就是說陛下不是一個合格的皇帝。
所以,想個冠冕堂皇的說辭,將這聲音壓下去。
讓一些人覺得,陛下的出巡,是有道理的,是有必要的,是為了大隋天下的,不是為了自己的。
還有,上次出巡江都,停留洛陽,一部分御史在大興城就炸了鍋了,這讓陛下很不高興,所以這次要在出行前,還要去擺平御史。
這些都是尚書省需要干預的事兒。
而楊素總領尚書省的一切事務,能夠想象的到,他有多麼的忙亂了。
楊素回到了自己辦公的地方,然後提起了毛筆。
思前想後,終於落了筆,開始在絹布上寫字。
上面寫的,就是給陛下出巡找的冠冕堂皇的藉口。
看上去,十分妥帖。
陛下北巡草原,就是為了震懾草原上的各個部落,現在大隋雖然安穩了,但是草原上的人,一直都不怎麼安穩,陛下這次出巡,展示我大隋天朝威勢,震懾草原。
意思就是嚇唬嚇唬他們,讓他們老老實實的在草原上待著,別想著南下禍害大隋的百姓。
順便幫著去草原上看看,有沒有什麼適合咱們大隋百姓能夠利用的草原,就算是不放牧,散養個家禽總還是可以的。
反正怎麼好聽怎麼說,怎麼好看怎麼做。
楊素的這片文章,寫的那可真是太有學問了。
檢查了兩遍之後,就讓手底下的人給送到禮部去了。
就讓禮部的那些文化人再潤色一二,然後再張貼出去。
另外,既然禮部知道了這件事兒的話,那就著手準備吧。
陛下出行,用到的護衛儀仗什麼的,只能多,不能少。
禮部擬定的告示,楊素也支會了他們一聲。
暫時不要著急貼出去,等到明年過了正月十五,再貼出去也不遲。
到時候,宮中這邊就收拾收拾走人,陛下也就聽不到那麼多反對的聲音了,至少這樣的話,能少死些人。
宮中這邊兒暗中忙活著準備,但是這訊息是瞞不住的,想要瞞住普通百姓尚可,但是官員們,你傳我,我傳他的,大家很快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