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昊的幫會領地裡既能種田又能釣魚,放養豬羊,更不在話下,而且成熟時間極短,一天收個兩次,再去唱晚池裡撈一波,系統產出無窮無盡,明教上下不用花費分毫金銀就能供給吃喝。
他一隱身就無人能找到他,源源不斷的糧食被帶回來,加上他寡言少語,即便是範遙也問不出個所以然。眾人只有當聖子本領非凡,這些口糧乃是明尊天賜。
但正是因為教中上下毫無後顧之憂,才能這麼氣定神閒、精神飽滿地應對外敵。
外人只等著他們山窮水盡和他們乾耗,卻不知他們一天比一天富足,被耗的反而是外面那些江湖人。
武當七俠自然瞭解不到這些秘密,在他們眼中,明教如今宛若一塊鋼板,這位波斯聖子功不可沒,恐怕他遠不是江湖傳聞中那樣無腦又嗜殺的番邦胡人。
從五行旗的排兵佈陣便可看出,此人謀略手段過人。
聖子初掌大權時,攻打光明頂的江湖人損失慘重。而這些人心生懼意之後,看似是他們警惕了許多,才使得傷亡大減,實則是對方手下留情,意在殺雞儆猴。否則以初時五行旗展現出的威力,這些圍攻明教的人,早在半月之前就該被盡數剿殺了。
明教只守不攻,給了這些人莫名高漲的信心,卻不知人家根本是懶得殺生。
從這一點來看,這位聖子也不可能是在外四處作案的那名兇手。早聽聞西域的“日天”雙刀只斬惡人,想來這人應有自己的一套原則,邪魔之說當屬惡意栽贓的無稽之談。
至今此人都未和圍攻之人真正起正面衝突,氣量非同一般。武當既插手了這件事,理應擔起責任,既不可讓這些糊塗的江湖人繼續惹怒明教,引火燒身,也不能讓真兇逍遙法外。
他們隱約理解了明教遲遲未出手的緣由:若此時明教對武林人士大開殺戒,威懾有餘,卻坐實了他們魔教的名頭,名聲從此壞透。明教中人向來不在乎外人的評價,但被人強扣的黑鍋,他們也是不肯接的。
武當眾人心中既有欽佩又有敬意,明教這位聖子眼界長遠,智慧謀略武功都非常人能及,平白蒙受汙衊,卻還能忍辱負重至今、未增殺業,必定是一位沉穩大度、知情知義之人。
這樣的人物本該是武林中流砥柱,如今卻遭人設計成為眾矢之的,他們得想辦法幫幫他才是。
群雄匯聚至此,根本目的還是屠龍刀。無論對報仇說的多麼義憤填膺,這些人也不過是打著親故的名號,來讓自己藉機討伐明教的行為更加名正言順罷了。
武當對屠龍刀沒有念想,但也不會當面拆穿江湖人的藉口引眾怒。
於是武當向群雄提議,明教眾人縮在光明頂堅固堡壘中,拖長戰線消磨眾人耐心,眾人出征愈久,自家門派無人守備,極易遭襲,十分危險。唯有速戰速決,儘快令此風波塵埃落定。
眾人深覺有理,詳問策略。
武當眾人道:“我們聯名嚮明教遞出戰書,請他們派人迎戰。屠龍刀是武林至尊的歸屬,當屬於真正能令大夥信服之人。屆時各派精英誰能技壓群雄,屠龍刀便是誰的。明教之人如果打不過各位,自然也不具備霸佔屠龍刀的資格。獲得屠龍刀者,可號令在場所有英豪,無論尋仇報冤,還是除惡揚善,大夥都心服口服。”
眾人心知他們武功算不得頂尖,有武當七俠在,哪有他們分一杯羹的份兒,立即不滿起來。
武當眾人緊接著道:“武當來此只為查明血案,無心寶刀,故此次奪刀,武當不會參與。”
他們話音落下,少林也道:“少林亦不參與此次奪刀。”
眾人這便有些按捺不住了,武當少林都不參與,峨眉、華山、崑崙袖手旁觀根本沒來光明頂,只剩崆峒五老有些麻煩,但以他們的武功未必不能一試,勝算大大增長。
六大派不對屠龍刀出手的機會千載難逢,這是送到眼前的肥肉啊!
“明教會答應這樣的事嗎?”有人疑道。
“明教若真有利用屠龍刀號令天下之心,必不會放過這個震懾群雄的機會。”若沒有,這燙手山芋巴不得丟出去。
“不錯!我們這就向光明頂下戰書,叫這群縮頭烏龜出來應戰!”
“奶奶的,老子憋屈了一個多月,總算能出去幹架了!”
“屠龍刀若落到我手裡,定為無辜遭屠殺的武林同道討回公道!”
眾人摩拳擦掌,躍躍欲試,好像屠龍刀已在眼前,覆滅明教信手就可成事似的。
喜歡[綜]逼王的自我修養請大家收藏:()[綜]逼王的自我修養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