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看看那諸葛亮,身邊果真是一個跟著的人都沒有,那些蠻人心中瞬間就平和了不少。
這些蠻人,也都曉得諸葛亮在樂就心中的地位。
不僅僅是在樂就與雅可普兩人之間出了個大力氣,更是在荊州的戰場上真正救出樂就的人物。
不錯,蠻人們其實都曉得,在那荊州救出樂就的到底是何人,樂就心裡自然也清楚。
這樣的人物,也與自己一樣,似乎是印證了其所說,那是越是自己人,越是沒人顧得上了。
這一下,那蠻人心中的怨氣當即就消失不見了,卻哪能想到,這諸葛亮是自己避退了跟著的僕人。
那那沙摩柯見得也是點頭道:“若不是孔明先生,倒是吾等冤枉了樂將軍,也是在此多謝先生了。”
這說著,也是拱手行禮,完全是漢人禮節。
邊上的其餘蠻人,也皆是如此,紛紛拱手拜禮。
諸葛亮見得也是連忙回禮,卻也心中一觸。
“這些蠻人,是當真越來越像是漢人了!”
“只要這些領頭人都習漢禮,學漢史,再是影響的下面人,說不得公子那民族融合的心思,當真是能成!”
“一旦成事,那王朝之南,再也難起戰亂,可保千年無憂矣!”
也正是懷著這樣的願景,諸葛亮才對著蠻人如此上心。
可袁耀那站在千年視角上的維度,又哪裡是諸葛亮能完完全全猜透的。
站在千年後的視角上,袁耀是清清楚楚知道“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到底是何等的正確。
就說日後制霸全球百年的盎格魯撒克遜人,在很多時候也是抱團而走,例如那五眼聯盟,就是把日耳曼人剔除在外。
至於中華民族,以其強大的包容性形成了一致的文化認同感,形成了獨一無二的文明為載體的多民族國家。這種民族融合的狀態,也就是文化的向心力,是要積累千年的。
此便是袁耀現在尋求的東西!
只是諸葛亮可當真不曉得這些,不過就是王朝南部千年的和平,這也夠其用心的了。
卻見那諸葛亮也是認真回禮相應,這才與那沙摩柯說道:“這樂將軍如今該是無暇顧及吾等,這湊巧遇上,吾還有一事要與蠻王商議。”
“要不尋個僻靜之處,蠻王看是如何?”
那沙摩柯是正覺者無趣,自是高興相應。
也管不得這自家姐妹的大婚之日,反正這也沒什麼可叫其能管的上的,就直接與那諸葛亮並肩而走,邊走邊是低聲問道:“可是太子平了北方,終於要對這南面的益州動手了?”
言罷,也是有些期待模樣道:“先生,不是吾吹噓,那蜀地雖是難行,卻根本不在吾部落族人的眼裡。”
“翻越群山峻嶺,正是吾家族人的拿手好戲,莫不然...這先鋒,就由吾來當是如何?”
諸葛亮見那沙摩柯如此積極,卻只是淡淡一笑,一把抓住那蠻人粗糙的手道:“莫是心急,此事還當從長計議,吾自是少不得蠻王立功的時刻!”
喜歡三國袁耀傳請大家收藏:()三國袁耀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