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點那蹋頓是沒猜錯的,袁耀是真沒有騎兵留給自己的輜重部隊了。
這也是極為無奈的事情,自己手上的騎兵實在不多,必須要用作攻伐烏桓的尖刀。
總不能把為數不多的騎兵用作護衛吧!
那也別想著打烏桓了,就老老實實待在鄴城之中算了。
是以袁耀也曉得輜重部隊的壓力極大,雖然做了不少措施,卻還覺不夠。
直令張合作為輜重部隊的大將,以保障輜重的安全。
...
通常來說,這年頭長距離運送糧草,就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
首先糧食運輸大致分為兩大類,分別是遊牧民族軍糧運輸方式和農耕民族軍糧運輸方式。
遊牧民族的軍糧運輸其實大多是原地自籌。
當然了,這說的好聽叫做原地自籌,說的難聽一點,就是就地劫掠。
這幽州百姓如今就飽受著烏桓人此等籌糧方式的摧殘。
而且他們的糧食大多是曬乾的肉乾,所以耐飢較為輕便,省吃儉用可以用比較長的一段時間。
對於袁耀而言,他當然不可能去學那烏桓人的方式去欺壓自家的百姓。
所以就算知道很難,他也只能選的農耕民族軍糧運輸方式。陸運與漕運,以此二法把糧食運送到前線去。
可惜道袁耀面前,那是連漕運都沒的選。
為何?
因為他根本就沒有時間去開鑿!
此回其運送糧草,真可謂是畜拉人趕,光路上就要吃掉三四成,再加上面對那烏桓可能的襲擾,其實是極其危險的。
出征之前,袁耀也是反覆與張合說的此間種種危險,有些應對之法,也交給了其。
比如說是穩步推進,就算慢上一些,也要時時刻刻注意那烏桓人的襲擾。
好在在右北平的平原之上,雖然烏桓人能發揮其騎兵的優勢,對於陳軍來說也不是沒有好處。
至少跑的能快一些不是...
...
此刻,上谷烏桓首領難樓,遼東烏桓單于蘇僕延,右北平烏丸王烏延正集合在一處,共同商量奇襲的事情。
卻聽那難樓說道:“那陳軍的糧草輜重就在前頭二十里地,正向著無終縣進發。跑的是急切不已,卻壓根一點都不設防。”
“據是斥候來報,那送糧的皆是民兵,或者說是連兵都算不上!”
“此一去,必能一戰而勝,諸以為何?”
烏延聽得直呼道:“還有何以為,自然是搶了他!”
說著又是忍不住感嘆道:“大王果然算的不錯,那袁耀不過爾爾!今日奪其糧草,明日就拿其人頭!”
二人一拍即合,當即就要指揮軍馬殺出。
不想那蘇僕延卻連忙阻止道:“二位大王且是稍待,那袁耀南征北戰如此些年頭,哪能不曉得糧草之重,今日如此大意行徑,怕是有詐。”
要說那難樓與烏延是蹋頓的鐵桿支持者,那蘇僕延就與二人有些差別了。
支援的,正是舊王丘力居之子樓班,要叫那蹋頓退位讓賢的人物。
兩方人在往日就是誰也不待見誰,到的戰場上,蘇僕延覺著自己是用心良苦,所言是句句用心。但聽得剩餘二人的耳朵裡,就不覺如此了。
烏延脾氣最暴躁,對蹋頓也最是忠心不二,見那蘇僕延畏首畏尾,心下直是不滿。
直呼道:“如此良機卻不猶豫不決,難道是要等那糧草送至了無終縣城,才算時機已到?”
“汝若不願去,就此等著便是,看吾等立下功勳,別是後悔!”
蘇僕延心裡叫是一個急切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