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丈人能拿下青州一點不出袁耀所料。
當年呂布可是把曹操都打的半條命都快沒的男人,而要不是這對手是曹操,呂布也不至於落得殞命白門樓的下場。
對付區區一個高幹,自然是不成問題。
而叫袁耀沒想到的是,這高幹竟然如此不禁打,被老丈人一仗就給徹底殲滅了。
更叫袁耀沒想到的是,呂布奪取青州之後的態度。
高幹戰死在青州之後,呂布暫叫陳宮鎮守,自領兵,帶著張遼與高順而歸。隨後就即刻起了書信,往冀州報告此事。
當然了,呂布這報告的書信本來應該是往許昌去的,不過呂布偏偏就不願找那袁術請功,寧願自降身份,去冀州報告此事。
這事情其實算有些過分的。
天下那個皇帝能接受下頭的臣子事事去找太子?
可袁術與袁耀畢竟是有深厚感情的,就算成了帝王臣子,到底也是父子之間。
袁術聽聞這訊息,也不過是聽過就罷,倒是沒起的別樣心思。才做了一年皇帝的他,倒是還沒防備太子的意識。
再說了,袁耀作為獨子,皇位終究是要傳給他的,父子二人間的情感,因為這獨子的關係,也更加濃厚。
不過話說回來,袁耀現在也不能算是唯一的選擇了。
萬一真出了些許意外來,皇位也可以由皇孫直接繼承的嘛...
...
呂布拿下青州之後的態度,對袁耀而言意義無疑是無比重要的。
拿下青州,就自退回了徐州,又是把陳宮留下,這一系列的做法,直白的告訴袁耀,那青州的安排,就由你袁家安排就是。
要不然,不留個張遼與得留個高順在,哪能像是這樣一個武將都不留下的。
呂布這態度,意味著陳呂兩家第二次合併的前提,已經成熟了。而且是老丈人呂布,親自遞來的橄欖枝。
“看來剿滅袁紹的影響還是大,要是放在沒有平定冀並之前,咱們老丈人拿下青州之後能否如此老實,也說不定。”
“而今平滅袁紹之後,咱們這丈人,該是徹底歇了心思了。”
袁耀為何這麼想,自然也有依據的。
當日袁術稱帝之後,呂布雖是受了爵,面子上是認了袁術的帝位,心裡怕是還有心思。
莫不然就算袁耀不提,其也不能一點表示也沒有。
除了那爵位變化了一下,照樣在徐州過其諸侯般的日子。
而今,拿下青州之後的呂布,其表示反倒是來了,這就意味著呂布願意放棄最後不切實際的想法,終於是隻把自己當個大陳的臣子了。
不過呂布既然遞出橄欖枝,自己也不能著急忙慌的就削權奪兵。
老丈人心氣太傲,這兩年沒了大敵,心下估計更傲氣。太著急了,容易引起反彈,反而容易弄巧成拙。
袁耀略一思慮,決定先把當初為自己打下第一片江山的張遼,先給調回到身邊來。
一來這一個張遼,雖是呂布身邊大將,總不至於傷筋動骨,呂布也不會太過在意。
二來張遼好歹是與袁耀有舊交情,這事情呂布家的人誰都曉得。先把張遼調撥過去,也是合情合理的事情。
當然了,來的不僅僅是張遼,還是張遼賬下的兵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