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這龍興之地,非長安與洛陽莫屬!”
“雖今日不可歸,卻不可胡亂移都,以免壞了天命!”
“依照老朽看來,這都城,還得是放在洛陽的好啊!”
屋內,袁術與其兒子袁耀,正是一臉誠懇的看著對面越來越有風骨的老道士。
當然了,這袁術是當真誠懇,那袁耀可就不是了。
畢竟這些話,那多數都是袁耀自己所教。
只不過是換了張嘴說出罷了。
袁術聽得於老道的說法,也很是認可。
只是如今洛陽又不在,自己這稱帝之後,總不能把都定在自己疆土之外吧!
也是無奈問道:“可如今洛陽乃是被曹操所佔,吾…帶的天子,又如何定都與洛陽?”
雖是質疑,但袁術說話也很客氣。
大漢江山四百年,到底是深入人心,根深蒂固,就是袁術這般狂徒,心裡也難免要顧忌一些。
而這大漢都城前一半在長安,後一半在洛陽,自然也不是劉邦與劉秀胡亂選的。
漢高祖劉邦統一天下之後,定都長安,也是聽得張良百般勸說,加強關中的統治,才定都與長安。
後光武帝劉秀,力挽狂瀾,定都洛陽,也是因為赤眉軍攻佔都城長安之後,對其進行了史無前例的破壞。
同時因為關中戰亂致使人口銳減,田地荒蕪,農耕經濟遭到重創。
若要重建,實在勞民傷財。
可以說,這兩個決定也是正確無比的。
加起來為大漢加上存續了四百年,雖然中間有些波折,卻哪能算不成功呢?
然而對袁家,形勢卻也不能按照劉秀當時的情況來算了。
咱們這“位面之子”能因為長安百廢待興而另立新都,到的袁家身上,卻不好依葫蘆畫瓢,再尋其他地方。
緣由也是簡單。
如今就算天子在外人看來是痴呆了,卻也不好直接廢了天子,真就直接自己當皇帝。
最次的,也該學著當年曹丕,來一出退位讓賢。
這叫正統的傳承。
就說這老袁家,繼承的是漢家衣冠雖然有些毛病吧,但總歸是個說法。
這三國時代,為何東吳那存在感最低?
就說日後有推崇曹操,推崇劉備的,卻沒聽說有多少推崇孫氏一族的。
這多少也與東吳正統性本身的缺失有些關係。
那曹操的帝位是從天子處繼承來的,劉備本來就是大漢宗親,你孫權算是什麼?
結果孫權自己稱帝的時候都有些尷尬,只能利用玄學以及迷信,告訴天下人天命在東吳,孫權是真正的天命之子。
這玩意,本身就難以立住腳。
而如今袁家既然要繼承大漢之正統,這國都自然不好換的。
洛陽再是殘敗,日後都要光復!
卻聽那于吉老神棍開導道:“將軍日後繼承大統,雖暫不能歸的洛陽,卻也該心中還有舊都。”
“龍興之地,不可棄啊!”
老道長的話袁術還是很能聽得進去的。
這于吉畢竟算準了時日。
五年之期,那是恰到好處,準的不能再準了。
大漢之天命,也果真如是道長所言,如今已是偏離了原本的方向,正是向著袁家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