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譚在曹操的“幫助”下扭轉頹勢,自然是不想讓父親極快破了曹操。
似乎是覺得這曹操天性和自己比較合拍,袁譚那是差點想叫父親停手,自己立下軍令狀,就以自己的偏師,去攻伐曹操去。
當然其也曉得,這事情是不好做的。
若是立下軍令狀,結果拿不下曹操,這才扭轉的一些的局面,那就前功盡棄了。
是以也只得叫郭圖辛評盡力勸說那袁紹,拖的其大軍,好叫等到自己到了再說。
一下子,這袁紹帶軍行的行的半路,下頭的人又分成兩派來了。
一派以在幷州支援的袁譚為首,郭圖與辛評衝鋒陷陣,欲勸袁紹對曹操緩緩圖之。
待是大公子援兵一到,再合力擊之,必能一戰定勝負!
說的有道理。
另一派,則是以袁尚為首,審配衝在最前頭。
只說要速戰速決,趁著那曹操被袁譚所敗,歸的白馬士氣正弱,好能勝之。
這話嘛,聽上去也無錯。
兩方各自有各自的道理,是各執一詞,誰也不鬆口。
整的袁紹也是一個腦袋兩個大,猶猶豫豫之間,反倒是延誤了戰機。
被曹操是安安穩穩的回到了白馬,在其最空虛的時候,反倒是沒能把握住機會。
其實這歸根結底,關鍵的問題還在袁紹自己身上。
要不是袁紹一會是想著培養大兒子,一會又喜愛小兒子,如此搖擺不定,下頭的群臣也不會如此。
若是這袁紹能早下決斷,就算是當真是廢長立幼,不合倫理,但也絕對不會叫內部分成兩派來。
尤其是內部對立的兩派人,如今已經是相護爭奪,極度影響到了正常的內部和諧。
也不知這袁紹對此到底有沒有感覺,或者說是重不重視這變化。
...
白馬,冒險一遭歸來的曹操。發現那袁紹還特孃的在半路上,就曉得其又是被內部所累。
不然早該是大軍壓境,還哪裡能叫自己來去自如。
本以為這面對袁紹,自己該是機會渺茫,不想倒是絕處逢生,這袁紹自己內部給的機會來了。
白馬城內,曹操比起幾日前是多的幾分信心,直與眾人說道:“本以為那袁本初比起袁公路該更是難對付,不想今日見得,卻非如此。”
“手下大將徒有虛名,其人更是好謀無斷。受子嗣爭儲所累,謀主更有其心。”
“此戰!吾將必勝那袁紹!”
好傢伙,這袁紹這般猶猶豫豫的個性,那是把曹操的信心給鼓舞起來了。
比起歷史上還需要郭嘉荀彧不斷的打氣,這會曹操自己就是信心十足了。
而下頭的郭嘉聽得更是高呼道:“袁紹此般人物,安能與丞相相比?且用些小計,就叫其自退河北而去!”
曹操聽得很是滿意的點了點頭。
在眾將面前,自然是要滿是信心的模樣,就算心中還有些憂慮,如此大敵當前,也不能露出半點膽怯之意。
卻聽郭嘉又是進言道:“近袁譚已得丞相如此誇讚,那隨父同行的袁尚必然心頭慌亂不已。吾料其必日日夜夜欲求功勳,若是能使一破綻,必可誘其而出。”
“此乃引蛇出洞!”
“待是那袁尚被敗,袁紹內部必然更加混亂,吾軍亦更有機會趁亂奪勢。”
“此乃渾水摸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