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尚還是太嫩了!
或者說,他對其父袁紹的瞭解,遠遠比不上袁耀對袁術的那般瞭解。
有些話,那是絕對不能說出口的!
說出口,那就沒的回頭路了!
袁尚正是心中得意,卻見袁紹卻忽的是面色一正,直與自己說道:“尚兒可真是如此想來?”
袁尚聽得心下一頓,抬頭看的看父親神情。
卻見其是目光炯炯,直看著自己,那眼神中的期盼與關切,表露無疑,也叫人隱隱感覺有些不對勁。
只是話都說的這份上,那袁尚也不可能就說先前不過都是玩笑話。
只能抱著“父親絕不可能叫帶病的自己隨軍”,依著這種心態,袁尚硬著頭皮應道:“自然都是真話。”
然說歸說,隱隱感覺有些不對勁的袁尚也不敢再大放厥詞,生怕真把父親給說動了。
可惜這會已經是晚了!
卻見袁紹稍許一沉默,就很是寬慰的應道:“那袁公路的兒子如今沾的其父光輝,名聲大噪。吾袁紹之子,安能被其給比下去?”
“今日尚兒既是亦有此求,吾哪能不應?”
“且叫家中醫師都隨軍而行,也叫世人知曉吾袁紹子嗣覺非不如那袁公路!”
袁尚聽得是目瞪口呆,只以為自己還在夢中,恨不得抽的自己兩下,好從這噩夢中驚醒。
他是怎麼都不會想到,自己這一副病怏怏的模樣,父親竟然還真能答應自己“熱切的懇求”,真叫自己隨軍了!
這事其實還真得怪袁尚自己做死,誰叫他不懂其父之心吶?
袁紹確實很疼愛這小兒子,然自從上次袁譚被袁耀在青徐之地親自打敗,外界就常傳來一種聲音。
就說是這袁本初的兒子雖多,但離得袁耀,那都差的遠了!
這話雖然只是下頭傳聞,但被袁紹聽得卻很是當真。
究其原因,那自然還得從當年的經歷說起。
當年袁紹為庶出,雖然表現的一向比嫡出的袁術好的很多,卻就因為這出身,在家族中的評價一向不如袁術。
果然到的最後,家族把南陽之地留給了袁術,自己只能無奈去往冀州。
而要不是韓馥無能,安會有自己今日?
眼看如今依靠著自己本事,就要壓過袁術一頭,不想那袁公路倒是生的一個好兒子來了!
袁紹實在不想因為子嗣的差距,又被袁術給比下去。
眼見長子指望不上,自是想開始帶著幼子刷起名望。
而若是能帶其破了曹操,雖不如袁耀般自領兵馬,想來也對其很有好處。
袁紹也算是為兒子煞費苦心,就看這袁尚爭氣與否了。
…
袁尚聽得父親這般說起,心裡就算不情不願,也知是必要帶病隨軍了。
心下無奈,也只得是佈置好的一切,帶上所有的好大夫,求個萬無一失。
而既然已經去了,這種出風頭的事情自然也要鼓吹鼓吹。
這冀州城當即就傳來的說法:“三公子帶病出徵,其孝心天地可鑑。”
也有的說法,說的是那大公子敗的一陣,早不討大將軍歡心。這才是明知三公子還身體抱恙,也要帶其在身邊出征。
總而言之,袁尚的帶病隨軍,倒是叫輿論一面倒的在其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