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策不知道身上的大山還遠在河北,他只曉得,眼前這三萬兵馬,沒有那審配的號令,自己是動不了的。
或者說...
有審配的存在,自己就別惦記了。
不明白!
當真是不明白!
為何那審配也會如此死死盯著自己?
這審配明明是與尚公子關係較為密切,自己是代表那袁尚而來,其還如此壓制自己作何?
一片“誠心”不得回應,孫策心中急切,卻也只能再尋他法。
...
“公瑾,如今這審配牢牢控制著兵馬,不叫吾插足半分,吾該當如何?”
面對孫策的急切,周瑜卻是一點也不著急。
直應道:“其實那審正南有一言倒是無錯,那呂布與吾等遲早要有一戰,伯符已等的如此多的時日,又何必急於一時,反倒有些引人懷疑?”
說起來,這孫策就算性情再怎麼暴烈,也算能聽得周瑜之言了。
說的稍微誇張一些,那簡直就是周瑜說的什麼,孫策就聽得什麼,那是壓根就不帶點質疑的。
只是今日或許實在是心中太急切了,又或許是受到了袁耀這個仇敵就在眼前的影響,孫策是尤其有些捺不住性子。
“公瑾,非是吾急切,實在是時不待我啊!”
“如今天下諸侯之勢皆已穩固,再拖的時日,更無自立之間。”
“父志不得繼,愧對孫家祖先啊!”
這孫策說的也夠逗笑的。
自己都被孫家給除名了,其還想著什麼繼承父志,豈不是可笑之極麼?
也叫是在其面前的乃是好兄弟周瑜,要是袁耀聽著,定然又能譏諷的那孫策說不出話來。
只周瑜聽得卻還言道:“伯符之志,吾如何能是不明,然若要成事,還當徐徐圖之。”
孫策聞言,知周瑜話裡意思還是勸自己不要輕動,面上不由浮現出幾分苦痛神情來。
“公瑾可知吾心中之苦爾!”
“眼見仇敵做大,自空有一身武藝而不得用,只得寄人籬下,仰人鼻息!”
“究竟何日才算時機已到?何日才能施展拳腳?”
伯符心中起了魔障!
聽得孫策這些心中苦痛,周瑜心中不禁是冒出的這一念頭來。
似乎是隻要聽得那袁耀,孫策這情緒就變得有些不穩定。
本來這勝敗就是兵家常事,吃的一虧,更該小心謹慎,求完全之策才是。
如今這急切的情緒,怕是遲早要出問題。
周瑜正要再勸,卻聽那孫策自己想的一主意,猛然高呼道:“對了!吾過青州之時,曾見那袁譚雖對審配畢恭畢敬,面色當中,卻又不忿之色。”
“想來必是對審配來此搶其功勳而有不滿,既然如此,吾何不與大公子袁譚聯絡一遭?”
周瑜聽得心中是一個咯噔,頓感不妙。
如今審配死死盯著孫策,更該是韜光養晦,隱忍不發才是,如何再能挑起爭端來。
袁家之中,的確因為袁紹的緣故,形成了袁譚與袁尚對立不合的局面。
然而那畢竟是袁家事啊!
若是真叫袁譚察覺出你孫策的雄心來,你卻還能指望其幫著你反其父麼?
一旦被那袁譚所識破,只怕伯符這名聲,將要一落千丈,日後也會舉步維艱啊!
當下再要勸的一言,豈料孫策似乎已經打定主意,就是急急向外而去,顯然是去尋得信使,要往青州而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