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實說,要是袁術單獨收的這衣帶詔,那指不定就藏起來不叫人知曉了。
一旦有了稱帝念頭,眼看時日是越來越近,袁術那是丁點不想聽的天子號令,只想著自己當皇帝了。
可惜這詔書一入了壽春,就被袁渙給碰了個正著。
袁曜卿這人是外表溫柔而內心能斷,接了詔書,當即就是尋了袁術。
恰巧那時候閻象又在身邊,是以當袁術看起這衣帶詔的時候,邊上的袁渙與閻象皆是目光如炬的看著自己,一點都不帶眨眼的。
袁術這是想瞞也不好瞞,只得又拿了給二人看去,幾人一商議,還得叫些人知曉才是,這才有的現在這一出。
本來,袁術也只想也用這詔書團結北伐曹操的人心,不想這傅巽開口就是要昭告天下,可如何不讓其緊張。
只是這脫口而出之下,看著殿內一個個看著自己的文臣,袁術也不知一時該如何開口了。
傅巽見得袁術喊完就不言語,直就上前問道:“明公為何不允,莫非還有其他思量?”
袁術總不能當著那麼多人面說自己要稱帝的考量吧!
情急之下真是不知如何開口。
眼見得眾人是不打算放過自己了,袁術倒是忽然靈機一動,旋即就是面上有幾分複雜神情,嘆的口氣,才與眾人說道:“非是吾不知曉這詔書之用處,實在若是如此昭告天下,只怕會害了國丈啊!”
此話一出,眾人那是神態各異。
荊州來的傅巽一干人等,還不熟悉袁術的作風,直以為袁術當真是為國丈考慮,心下倒是起的幾分佩服之情。
畢竟詔書一出,必能亂曹操軍心,更能使其內部紛亂。
不說是決定性的道具吧,那怎麼也有多少能有些作用。
然而看看明公,那是一點都沒遲疑的,只考慮會不會害了國丈啊!
明公到底是仁義之人,就算天下汙了其名,值關鍵時刻,即方會顯現啊!
有幾人,甚至是心有稍稍有的些愧疚。
當然了,為救出天子,那是大義所在,真要如此做了,那也不能說的什麼。
只不過是因為當真一絲一毫都未想到董承,這才有些稍微有些愧疚罷了。
而相比荊州人,袁渙的心思就有些複雜了。
這會他是當真看不透袁術想的什麼了,按照其的瞭解,袁術得了詔書,該是欣喜若狂,直就奉令討逆才是。
哪裡還能顧得上董承的安危?
自己雖然也想到這點,但為討除逆賊的順利,卻也未是言語。
不想袁術自己倒是想著了。
明公,莫不是當真變了?
可憐這袁渙啊!
那是打死他都想不到,袁術是為的日後方便稱帝,才臨時苦思出來的介面罷了。
而全場唯一知道袁術有稱帝的心思的閻象聽得,卻是直配合著袁術說道:“明公所言甚是,昭告天下,的確必會害了國丈的性命。只是若用詔書,必能使曹軍之心動搖一二。屆時發兵曹操,與此戰更是有力,還請明公多多思慮才是。”
閻象毫無疑問,是個忠心耿耿的人。
而更為難能可貴的是,閻象的忠心不是對於整個大漢天下,而是對於袁術的。
就說當初其為何極力勸阻袁術稱帝,也非是為的大漢江山社稷所慮,而是考慮到袁術的稱帝,極有可能導致自身的滅亡。
對於閻象這般人物,袁耀也看重的很。
尤其是他還是為數不多,明白袁家最終霸業目標的人物,袁耀也是幾次與父親說過,一定要多聽聽閻象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