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威這名字,袁耀有點熟悉,卻當真一時記不得究竟是誰了。
然而見得其初次與太史慈交手時的忠勇之樣,袁耀也忍不住好好回憶了番。
這一回憶,還當真讓他回憶起了一些東西來。
劉表死後,次子劉琮繼位。
曹操大軍侵略荊州,劉琮在眾臣的慫恿下決定舉州降曹。
曹操收到劉琮降書後,舉兵南下,到樊城時,召劉琮相見。
王威便向劉琮獻計,要趁曹操鬆懈無備時,在險要處襲擊曹操,若能把曹操擒住便可以威震天下,以圖霸業。
不說這計謀靠不靠譜,好歹也是為著劉家基業著想,已實屬難得了。
可惜劉琮不爭氣,將此計告訴蔡瑁後,蔡瑁大力反對,更叱責王威妄言。王威大怒,罵蔡瑁為賣國之徒。
可見王威忠心耿耿,義不畏死。
而劉琮正式降曹後,曹操並沒有兌現先前許下讓劉琮留在荊州的承諾,反而封其為青州刺史,令他遠離祖宗之地。
劉琮深感懊悔,然而亦無可奈何,唯有與母親蔡氏同赴青州。
當時荊州的故臣宿將都紛紛投奔曹操勢力,以求富貴,只有王威一人跟隨劉琮而行。
曹操在遣走劉琮後,更命于禁帶兵追殺劉琮以絕後患。于禁隨即追上劉琮行駕,領兵圍剿,王威奮死抵抗,可惜寡不敵眾,最終為敵軍所殺。
王威可說是荊州將領中,唯一一個死節的忠臣。
包括像是文聘這般,也不過只是起初不降,獨善其身。
最後還不是乖乖替著曹魏鎮守荊北。
唯有這王威啊,一直跟著劉氏子孫,真乃死節之士!
而如今這死節之士,卻是當真在奮死而戰。
…
王威與太史慈交手了十合,雖心存死戰之志,但畢竟武力不濟。
太史慈更是下手不留情,十合之內,王威已是中了兩招,身上留下了兩道很深的傷口。
卻還任自死戰,眼神緊緊的盯著太史慈,絲毫不退。
太史慈心念其勇猛無懼,心下不由起了半分惻隱之心。
趁著一空隙,找準一空當,直是一個側身,繞至那王威側方,隨後就舉戟而劈。
王威反應過來,立刻舉刀而迎,不想這太史慈卻是一個虛招。
就見那太史慈竟是以一個極為別捏的姿勢一腳橫踢,一下踹在王威面門之上。
王威躲閃不及,就覺眼前一黑,瞬間失去了意識,直接就自倒下。
太史慈見了一眼,也不多管。沒有直接劈了這王威,已是心存仁慈之心了。
卻聽太史慈高呼道:“王威已授首,爾等速降!”
劉表軍士見那太史慈如此悍勇,心下畏懼,尤其是見得主將確已倒下,更是心中丟了幾分戰意。
大將呂介更是生怕那太史慈盯著自己,竟是臨陣脫逃,直接跑了。
而這會的功夫,背後的周泰也是帶軍殺至,手持一把朴刀,就如餓虎撲食一般,殺近陣中。
盔甲下的目光陰冷,面色冷峻,就如一個沒有感情的戰爭機器,不顧這四面八方的敵軍,直是往裡衝去。
這一個太史慈就夠猛的了,又來一個黑麵戰神,身後更是帶著滾滾大軍。
還如何能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