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耀兵髮長坂坡。
起大軍十萬,以東西南北,周圍安營,連絡十餘里。
劉表不甘示弱,只留了五千兵馬在襄陽。
徵募了整個麾下之地,硬生生湊了八萬軍馬,孤注一擲,破釜沉舟。
親自率領大軍,同往長坂坡而去。
...
此決戰之時,袁耀自然是帶足了強將,除了甘寧被華佗帶回去養傷,太史慈,周泰,凌操等將俱隨與左右。
就是留在江陵的那唯一一臺投石車,也被搬上了戰場。又招回了魯肅,守住江陵大本營。
見得劉表大軍已至,袁耀問起隨行的陳登,龐統道:“不想那劉表軍力亦廣,吾等該何以應之?”
卻聽龐統道:“表軍雖多,不足懼也。我軍俱精銳之士,百戰之將,無不以一以當十。但利在急戰,若遷延日月,恐戰事有變,事可憂矣。”
陳登亦應道:“不錯,劉表必不能坐以待斃,如今恐已向外求援,吾軍當是速戰速決,破其與此!”
袁耀聽得連連點頭,納二人之言,遂傳令軍將鼓譟而進。
劉表不想丟了士氣,當就擺開架勢,遙遙相對。
袁耀以弓弩手一萬,使陳登分與兩側,射住兩翼,又領弓箭手五千,伏於門旗內。
待三通鼓罷,卻見袁耀著銀盔銀甲,錦袍玉帶,立馬陣前。
左右排列著樂就、太史慈、周泰、凌操、孫暠、黃蓋、徐盛等諸將。
旌旗節鉞,甚是嚴整。
劉表軍中見得,亦在上門旗開處,由劉表親自出馬。
蔡瑁、霍峻、文聘、王威、吳巨、呂介等將,各持兵器,前後擁衛。
雖然質量上比起袁耀這邊是差點,但氣勢上那叫一點不輸。
劉表還是第一次見得袁耀這傢伙,卻見其不過弱冠之年,即能統領三軍,邊上將士齊心用命,心中也有幾分妒情。
“若是自己兒子有袁耀幾分本事,那江陵也不定能如此輕易的丟了。”
然而此時,這些許的妒情自也只能壓在心底。
卻見劉表指著袁耀高呼道:“吾乃天子親任荊州牧,汝父即為大漢官員,今何故犯吾邊界,可是欲意謀反呼?”
這打仗自然是要講大義,面對劉表的張口就罵,袁耀亦直面回擊。
“汝名為漢臣,實為漢賊!受封與董賊,卻沾沾自喜!聞天子蒙難,卻獨守一地!罪惡彌天,甚於莽、卓,今卻反誣人造反耶!”
劉表大怒,當即就令人出戰討陣。
王威當先出馬,太史慈躍馬相迎。
那王威使的一大刀,見太史慈來迎,當即就高呼道:“吾乃王威,來者何人?”
太史慈高呼應道:“東萊太史慈,特來討教!”
王威聽得心中一凌,如今這太史慈先是北海救孔融,後又吳城援袁耀,聲名大噪,早非是當初在劉繇手下的那無名小將了。
不敢大意,就是舉刀應敵。
太史慈見狀,也是挺槍而戰,二將鬥了十合,那王威漸漸不支,卻仍舊拼命死戰,絲毫不退。
袁耀見得暗自稱奇,不想這劉表賬下還有這般忠勇之將。
尤其是王威這名字老實說也有點陌生,當真沒怎麼聽過。
只不過看其砥礪奮戰,不退半步的模樣,卻也叫人心生欽佩。
那邊劉表見得,心知自己這些將領就個人武勇上那是比不過袁耀賬下的那些個猛人。
唯恐那王威一著不慎被斬了有損士氣,立刻就喚王威歸了陣。又令蔡瑁、文聘,各引五千軍,齊衝袁軍陣中。
陳登見敵軍來衝陣,便令擊鼓揮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