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見黃承彥領著一少年入內,向著自己介紹道:“此子名喚龐統,字士元,襄陽人,性情弘長,雅性內融,聽聞軍師求賢,正是來此相投。”
蔡瑁定睛一看。
只見一少年年紀不大,約莫十七八歲的模樣,身高不高,卻面色淡然,氣質儒雅。
小小年紀就頗是有些名士之風。
心中當下就是多了幾分親近之意,立刻下堂行禮拱手道:“如今袁軍舉大軍攻伐襄陽,士元既是襄陽人士,必不能安心以見!既是有才,不若隨吾左右,為抗袁軍而出力!”
要說這龐統也算是被黑的挺慘的。
比起王朗,那也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把一個明明長相氣質都算不錯的人給寫成了“濃眉掀鼻,黑麵短髯,形容古怪”,讓著多少人都以為這龐統當真是長相醜陋不堪。
要知道在《三國志蜀書》中,最後楊戲的季漢輔臣贊,評價龐統開頭第一句便是:“軍師美至,雅氣曄曄”。
就說日後公認的大帥哥諸葛亮,三國志裡描寫他的長相不過也只有短短兩句“身長八尺,容貌甚偉”。
而在季漢輔臣贊裡,有讚美過相貌的唯有龐統一人爾!
以龐統二十來歲的年紀,就被稱為“南州士之冠冕”,在這個也很是看臉的時代裡,若是當真相貌怪異,想來也是很難的。
是以演義中的描述,也多少是有些偏頗了。
而俊美少年龐統見蔡瑁如此禮遇,當下就是回應道:“軍師勿憂,袁軍雖舉大軍,然受其境內之旱情所困,必不可久伐,當是想速戰速決。”
“正是如此,那袁耀才在西陵開壇祭天,更說得一通無稽之言,以振士氣。”
“襄陽之地,無北面之敵,軍師只需全軍而出,合諸郡之力,力戰袁軍於江陵,以挫敵鋒芒。”
“一旦袁軍首戰不能勝之,必使士氣受挫,困於江陵之地,待糧草不濟,自當而退。”
蔡瑁聽得心中連連讚歎,只還是遲疑道:“袁軍起十萬大軍,軍中真是缺糧?”
卻見龐統直是點頭,極有信心的說道:“必是如此!”
“抗旱屯糧,絕非一朝一夕之事。袁耀並起大軍,乃是期待以勢壓人,使吾等心有膽怯,不攻自破!”
聽得這話,蔡瑁這才相信。
因為這龐統說的一點沒錯,自己這差點就動了投降的念頭…
也是明白這龐統真是有才之人。
而黃承彥在邊上看的連連點頭。
一是因為龐統展現出的才華,二來則是因為蔡瑁的禮賢下士。
就聽蔡瑁當即邀請道:“還請士元與吾共去江陵,以抗袁耀!”
龐統也是笑道:“自當為軍師效力。”
黃承彥看著則是撫須大笑道:“好好好,只要能齊心抗袁,則襄陽無憂矣!”
然面上雖是一臉高興,心頭的那絲憂慮卻還未散去。
霍峻之事,到底還是個未解決的問題。
只盼有了龐士元,這江陵戰事能是無憂,不讓霍峻與蔡瑁心生間隙。
至少先抗過袁耀的鋒芒再說。
最好…能是讓蔡瑁立功,那江陵該是無憂了。
喜歡三國袁耀傳請大家收藏:()三國袁耀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