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袁耀而言,只要入了這時代,就是再牛的大神,終究是有面對的一天。
郭嘉,無疑是能在這三國大神中佔據一席之地的。
袁耀一直覺得,郭嘉很像是一個心理學家。
他對一個個敵手心理狀態的準確判斷,常常成了曹操獲勝的關鍵。
尤其是官渡之戰後,他與曹操相論說:“袁譚袁尚素來互不相服,又有郭圖逢紀這樣的謀臣在當中攙和,必然要反目。不如先南征劉表,靜待其變,變成而後擊之,一舉可定也。”
後二袁果然反目,曹操輕而勝之。
這判斷在如今事後看來似乎很容易。
這大小兒子互相不服,沒了外人肯定要爭鬥。
但馬後炮誰都會放。
要知道當時曹軍諸將都想乘勝攻破二袁,唯有郭嘉先前力主北進,此時卻獨進奇策,建議退兵。
若不是對敵人的心思分析的萬般透徹,哪裡能讓曹操兵不血刃拿下河北之地。
當真是相當厲害!
而此時,這樣的曠世奇才,正是站在自己面前。
自己更是要絞盡腦汁,來面對這奇才的“惡意”。
...
袁耀也是第一次見著郭嘉。
壽春的大殿內,只見內中立著一相貌平常之青年人,身子不太健碩,更是有些落不經風的模樣。
比直站在壽春的大殿中。
而袁耀這邊,除了端坐在大殿上的老爹以及站在臺下的自己,還有閻象與楊弘二人。
袁耀就見得那郭嘉似乎有意無意的看的自己幾眼,才是對著袁術稍是行的一禮,再是開門見山的說道:“郭嘉拜見後將軍,不知後將軍對議和一事,可有決斷?”
卻聽袁術道:“郭祭酒勿要心急,吾與孟德是為舊友,亦不願兵戎相見。然如今天下紛亂,百姓疾苦。為使天下蒼生早免戰禍,才想早日平息戰亂。”
“然如今孟德既是遣使而來求和,吾自也當是不能不答應。”
郭嘉聽得心下眉頭稍是一皺。
這求和與議和,雖是隻有一字之差,含義卻是相去甚遠。
然只要能讓這袁公路答應罷兵,好專心做的後續大事,這到底是求和還是議和倒是無關緊要。
正是要行禮再是說話,卻聽那袁術又道:“但這既是孟德主動想來求和,只怕五萬石糧草,還是少的些誠意了。”
袁耀在下方聽得自己老爹侃侃而談,進退有據,也是不由給袁術點了個贊。
不得不說,袁術還是有些水平的,至少這認真起來,也會講究些說話的藝術。
郭嘉卻是立刻搖頭道:“後將軍此言差矣。”
“如今天下紛亂,吾主既是有和平之心,將軍如何再能以此拿捏做的條件相提?只怕是不妥啊!”
聽得此言,袁耀知道現在該是自己這“愣頭青”出場的時候了。
再是讓老爹和這郭嘉相論,只會跌了袁家的身份。
當下就是出列道:“吾父坐擁豫楊荊三州,帶甲數十萬,取你兗州,易如反掌。不過只念舊情,才給那曹孟德投效之機。如今來是求和,卻只供五萬擔糧食,豈非欺我袁家勢弱?”
當然了,袁耀這番話也是誇大多了。
揚州現在袁術倒是坐的挺穩,但荊州只有小一半,豫州就更別提了,只佔個角落罷了。
而帶甲數十萬倒是也有,可惜糧草不足。
真要全軍出擊,沒滅了別人反倒是容易把自己給拖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