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了沒有,咱們這縣裡突然出現了個石碑!”
“早是聽說了,你這訊息可是已經落後的多了。”
“說那石碑,可是由巨龜負之,從江水之中駝與岸上,乃仙人之碑文啊!”
“唔...竟是如此神奇,可還尚在,讓我也去一觀。”
“哎,哪裡能是等你這凡夫俗子所觀。聽聞那碑文才是出現了一個時辰,就是有人立刻蓋了塊布,隨後就是給搬走了。”
“我卻還聽聞,隨那石碑而出的還有煙霧環繞,如是縷縷仙氣,若仙人所出一般。”
“也不知那碑文上寫的什麼玩意兒?”
“不知曉,有人見過,不過卻是生澀難懂,正是求縣臣來看,不料卻是直接被移走了。”
“依我看,那碑文如此稀奇,必是寫的什麼大事,說不得,是咱們這縣明年的收成如何,皆是寫那之上了。”
“呸!你個種地的漢子就知道收成,也不想想就你那兩塊破田,哪裡經得起這般神蹟,依我看,必是寫的大事!”
“哦?那你快倒是說說,這寫的是什麼大事?”
“這...我又是沒見過,哪裡曉得!”
“噓...你都不識字,就是見過也不知曉,還扯的什麼呢!”
周圍頓時就是爆發出了一陣笑聲。
而這突然冒出的石碑,也是在這廬江的某個縣內,也流傳起了一陣小小的談資。
只不過到底是未有人真切見過那石碑上的文字,所以這流傳的範圍,也是很是有限。
...
這石碑自然是袁耀找樂就埋下去的,而那什麼煙霧環繞,純粹是于吉的手段。
而袁耀想著讓于吉這種高人來“哄騙”自己的老爹,那也不是空穴來風,隨便想想的。
其實袁術當年有的勇氣認為自己是天命所歸,要去稱帝,其一自然是因為拿到了傳國玉璽,其二卻還有句話給了袁術某種暗示。
正是那句“代漢者,當塗高”。
其實這話倒是不是袁術自己給編造出來的,而是漢武帝劉徹親口說的。
只不過原話說的是:“漢有六七之厄,法應再受命,宗室子孫誰當應此者?六七四十二代漢者,當塗高也。”
當然,漢武帝的本意是說到了大漢危難之時,會有一險峻環境中臨危不懼之人,來力挽狂瀾。
結果一到了袁術這,那就變成了塗通“途”,而自己字“公路”,簡直就是完美符合這句話好麼!
那還猶豫什麼?
玉璽在手,天命所歸,即刻稱帝便是!
後面的結果麼...這漢武帝百年前說的話,自然是沒點屁用的。
當然了,三國裡可不止是袁術用的這話。
李傕,曹丕都是為此做過新的註釋,只是此處,暫且不表。
...
袁耀帶著樂就,于吉與蓋著黑布,結結實實捆在板車上的石碑一同往壽春而去。
而所帶的軍士,也是貼身的心腹。
不過雖是如此,袁耀還是小心謹慎,除了于吉“做法”時候讓著石碑稍微露了露面,其餘時刻皆是由著黑布所覆。
當然,就算是露面的那一小會,那煙霧環繞的,若不是走的跟前,也是看不真切的。
畢竟是不想讓太多人知曉,只是為了應付袁術而做的戲罷了。
而袁術也是早早就是接到了袁耀的信件,說是高人已尋得,這幾日就是要來壽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