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耀在自家屯糧食,攀科技,從不斷向外擴張的狀態忽然變成了苟發育。
似乎開始了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想搞建設的狀態。
然而這苟著並不代表就有人會忘了你,外面的世界依舊熱鬧非凡,也有人一直把袁耀的老爹放在了心裡。
北方之地,公孫瓚終於為其殺了劉虞一事而付出了代價。
劉虞從事鮮于輔欲為劉虞報仇,聯合烏丸司馬閻柔,領漢兵,胡兵數萬人,與潞河之北大敗公孫瓚所置漁陽太守鄒丹,並斬之。
後又迎接劉虞之子劉和,同袁紹大將麴義合兵十萬,大敗公孫瓚與鮑丘,殺敵二萬人。
代郡,廣陽,上谷,右北平等各處皆反,公孫瓚屢戰屢敗,只得逃回易京堅守不出。
至此河北戰事的平衡終於被打破,退守易京的公孫瓚疑心日益加重,疏遠賓客,謀臣武將愈加疏遠,可謂離心離德。
滅亡,只是時間問題了。
同時,漢帝東歸的心思越來越重,終於於七月,由著郭汜,楊奉等人的護送,開始了一路艱難險阻的東歸之旅。
…
冀州,鄴城。
沮授正是在大殿之上慷慨陳詞。
“如今天子東歸受阻,至新豐而不得再進,吾等該是派出兵馬相救,迎天子歸與鄴城。”
“屆時挾天子以令諸侯,若有不從者,舉大義伐之,豈能有不克之理?”
然而這一番的慷慨陳詞,卻是立刻引的其他人的反對。
卻聽那郭圖當先說道:“漢朝王室衰敗,為時久矣。今欲振興王室,非是太難呼?”
見得袁紹面露猶豫之色,更是說道:“再者說如今天下大亂,群雄並起,自領州郡,聯合聚集徒眾,動輒有上萬人。此若秦時失帝位,先得者即為天子矣!”
如今這時候,漢代天子經歷了董卓為亂,又是有李傕郭汜之欺凌。天下眾人,多已認為漢室已不可興。
非是若干年前,董卓還未進京之時,還是皆有振興漢室之心的。
各自擁兵自重,又是有袁耀老爹這種帶頭不服的人物,哪個沒有成就霸業之心。
只不過現在漢帝還活著,各自對待的方式不同罷了。
大將淳于瓊也忙是上前勸說道:“接來天子,動不動就要上書奏聞皇上。若聽其之令,則權力太小,若不服,是則違抗皇命,皆是令人為難不已!”
“既是如此,不若把這麻煩交與他人,吾等又何必自尋煩惱。”
沮授聽得心中是急切不已,不得袁紹說話,立刻就是解過了話茬。
“如今接來天子,於義,乃天下大義!於時,乃萬全之時。若不早做決定,必有他人捷足先登!”
“權變不可失去時機,成功不可嫌其快速!”
“主公!請早做決斷啊!”
話音才落,邊上的郭圖立刻又是反駁道:“如今公孫瓚已被逼入絕境之地,吾等如何能為的那為累贅的天子,而錯失眼前的大事!”
沮授一聽這話,就知曉這郭圖為的反對自己已經完全開始胡說八道了。
公孫瓚如今在易京周圍修築十道塹圍,設土臺,望樓。
自居其上,又以鐵為門,不許男人入內,公事文疏皆以強索系之上下。
作繭自縛,何以為憂?
正要再勸,卻聽袁紹開了口:“如今之勢,還當以破了公孫瓚為頭等大事,至於迎奉天子,如今還未是良機,且日後再議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