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更多的人卻是躍躍欲試,欲要顯出自己的本事來。
黃忠也是穿梭於人群之中,把是一些突出者暗暗記在心裡,著實是認真的很。
“既然不能是為的公子在沙場上出力,那這教場上,卻是要多下些功夫了!”
由著黃忠的把關,整個選拔也是有條不紊,選出來的,那都是著有天賦之人。
而這場選拔也是從日出到日落,整整選出來的二百餘號人,個個是百裡挑一。
…
長弓的鍛造技術還在不斷的摸索與精煉之中,如今這三國製造的淮南長弓,最多還只能射的五十丈之外。
不過黃忠帶領的長弓營卻已經開始逐漸組建起來,由著本身還是個初學者的黃忠操練起來。
只是工匠們對於這長弓的製作還不熟練,長弓營目前也只能有二百號人。
不過正所謂“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二百人雖然很少,但是畢竟也是個開端嘛。
等這二百人練成了,來個以老帶新,一個個傳下去,總是能發揚光大的。
當然了,袁耀的強軍計劃也不能光光就是組建一個弓手營就是結束了。
長弓的確是防守的利器,但若是在平原上交戰,沒有正面相抗的精銳部隊,也是難以面對中原的騎兵。
所以袁耀要組建自己的解煩軍!
…
解煩軍,原本是東吳的一隻精銳部隊。
番號“解煩”,寓意“戰無不勝,能解困危”。
只不過出現的比較晚,其最初意在解劉備東征之煩。
第一任將領為徐詳與胡綜,分別為左右部督。
這兩人袁耀是一點不熟悉,也就知道個名字罷了。
其後的統帥韓當倒是有些名望,只是這解煩軍比起虎豹騎,陷陣營,白馬義從,白耳精兵這些其他精銳部隊,似乎總是感覺差了那麼點意思。
不過如今孫策被自己趕去了北方,這東吳那是鐵定沒有了。韓當也是跟著孫策同往,更是當不得統帥了。
這解煩軍要是袁耀不設,那估計再也出現不了了。
而至於如今這解煩軍的統帥,袁耀也是欲讓身經百戰,驍勇善戰的太史慈所擔。
所帶之裝備,更是要最精良,最強大的。
說道裝備,時代從先秦時期來到了東漢末年,科技也在逐漸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