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耀倒是沒想到最後是那黃忠的夫人發揮了最關鍵的作用。
他正是為著長弓的事情思慮呢。
這長弓的想法自然是來源於後世的英格蘭長弓。
長弓兵,無疑是強大的防守利器。
在中原之地,雖然多是平原,騎兵優勢巨大。
但是這一到了防守攻城之時,那騎兵可是不大頂用了。
到時候長弓兵往城上一站,那百丈的射程,如同彈幕一般的箭雨,還不把對面給嚇的屁滾尿流了。
就是在野戰之時,那漫天的箭雨,也是有巨大的戰略作用。
想到此處,袁耀心裡就不禁有些美滋滋了。
然而現在唯一的問題在於,按照現在的工藝水平,能不能搞出這長弓來。
其實按道理,這英格蘭長弓應該也不是太過複雜的工藝。
畢竟這又不涉及鍊鋼制鐵,也不涉及皮革鍛造。
主要講究的是弓弦的製作配合拋射的技巧。
但問題是袁耀那是壓根就一點也不曉得這英格蘭長弓是咋做出來的,唯二的印象也是那弓弦夠大,夠長的。
還有就是長弓的造法不用火烤,以免使弓失去張力。而是依靠一個專門的托架,慢慢拉弦。
這麼一想,要想批次生產好像也有些難度了。
而除此之外,袁耀也是兩眼一抹黑,和這個時代的人也沒什麼區別了。
…
袁渙雖然已經為的屯田一事辛勞了不少時日了,日常也和袁耀往來信件不斷,但這還是幾個月來第一次見得袁耀。
比起大婚之時,袁耀看上去也沒什麼變化。
只是不想才是短短几月,這形式已經變化的讓自己都有些看不懂了。
這變化不僅僅是地域的擴充套件之上,更是那名聲的改變啊!
如今後將軍的聲望,可是比起一年前好的太多了。
這時節剛是秋收,袁渙也沒像的之前如此日夜忙碌,稍是得空,就被袁耀喚來了江夏。
當然了,袁渙的地位自不用多說,若是一年前,別說袁耀召喚了,就是袁術說話這袁渙都愛搭不理。
只是如今袁耀所做也是讓袁渙越看越順眼,有的空閒,自也不會拿捏。
而與袁渙同來的,還有一票上回為的水車製作而召集的工匠。
…
見得袁渙,袁耀也是親切的很,畢竟這和自己當初一起迎親的人啊!
卻見袁耀直呼道:“吾之典農中郎將!這些時日可是太辛苦了!”
袁渙累歸累,顯然這心情也是不錯,甚至是開玩笑的應道:“公子當真是給吾尋了份好差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