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術有些不耐煩了。
雖然閻象在信中寫的異常委婉,但袁耀還是看出了閻主簿要表達的意思。
孫策又一次逃出,這次更是跑的不知所蹤,玉璽也是不知在了何處。
袁術心知玉璽無望,卻是沒有按下那稱帝之心。
前幾日,更又是旁敲側擊的開始詢問閻象的建議。
好在閻象如今也不比以往,多少也學會了些袁耀的套路。
既不贊成,也沒有明確的反對,只是依著江東戰事未平的理由先是穩住了袁術,當即就是密信一封,送來了會稽。
袁耀倒是想過就算是失去了玉璽,老爹多半也是有稱帝之心。卻是沒想到如此按耐不住,如此沒有耐心。
有言道是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
雖然現在這番戰略方針還要一千年之後才會被提出,但自己這老爹完全就是反其道而行之啊!
那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先稱帝了再說。
當即就是回了封書信。
“主簿之言,我已有知曉,此事我早已心中有數,且先待吾平定了豫章歸來再做打算。主簿務必再拖延幾旬,屆時必有辦法以應對。”
袁耀寫的是著實有自信的模樣,實際心中那是有個屁的辦法。
更麻煩的是,老爹欲要稱帝這事自己只能和閻象商量,其他人是一個都找不得。
要不然自己這一開口,說不得人轉頭就是跑了。
知曉了老爹的心思,袁耀也想加快些進度,可惜條件不大允許。
實在因為才是安靜了幾天的江東,又是掀起了一點小小的浪花。
...
“主公,丹陽傳來急報,郡內山越渠帥費棧,祖郎同時起兵,已攻略數縣。太守步陟已令徐盛前去平賊,但賊軍聲勢浩大,軍內山越紛紛響應,一時難以相抗,故此向會稽求援。“
“主公,吳郡境內金奇,毛甘等山越所部也同時作亂,守將朱桓已帶兵而出,卻也生怕不敵,亦向會稽求援。”
聽著下方蔣欽和董襲的稟報,袁耀心知這麼默契的山越襲擾,一定是有別的勢力動手了。
好在會稽之地有賀齊坐鎮,倒是沒什麼人出來冒頭。
就說那潘臨,自從收了贖金之後似乎也是消聲覓跡了,許是被賀齊的能力給震住了,許是錢財夠花了,總之是沒有冒出頭來。
不過光是丹陽和吳郡兩地的山越齊齊冒頭,也是夠讓袁耀頭疼的了。
相較之下,丹陽更是比吳郡更讓袁耀憂心。
這也得怪袁耀,總是把能征善戰的大將帶在身邊。
沒辦法,窮日子過過來的人,富日子不會過啊!
誰叫以前就那幾個能打的,不帶著身邊,心裡就是沒底。
若是丹陽有太史慈在,那是壓根就不用自己操心。
可惜如今這丹陽,只有年紀輕輕的徐盛和個打醬油的樂就。
樂就基本就是個吉祥物了,只有指望年輕的徐盛能是少年老成一些。
又是令蔣欽董襲二人速速帶軍支援,先往吳郡再去丹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