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耀終於體會到了自己這老袁家的四世三公頭銜多有用了!
王朗軍受的兩軍夾擊,哪裡能是頂得住,節節敗退,領著殘兵直往會稽而走。
袁耀追殺了一陣,畢竟沒有處處設下埋伏,倒是被那王朗給逃脫了。
只是王朗的近萬大軍,皆是陷於此地,恐怕這回了會稽,也是抵抗不得了。
至於周瑜等人,也是跑的不知去向。
看著眼前還稍有稚氣的朱桓,和頗是老成的顧雍,袁耀心裡是第一次感受到了自己身份的顯赫。
倒不是因為這二人來投,而是因為朱桓顧雍所說的話。
“袁公子不愧出生名門,如此孤城,外有強敵,內有不和,卻是死戰不退,當真令人佩服。”
袁耀心裡明白,這話裡後面誇讚自己的話語都是順帶的,關鍵還是開頭是那句出生名門。
當初在徐州,自己就妄圖用同是世家子弟的方式和陳登套近乎,結果那陳元龍是看都不看自己。如今風水輪流轉,有人上來就說的自己出生名門,自己當然不能像是陳元龍那般擺譜。
當即也是笑道:“二位說的哪裡話,若不得二位相助,哪有這麼容易勝了那王朗。”
邊是引著兩人進了府邸,邊又是說道:“再說二位的大名我也早有耳聞,如今更是立下大功,待回去後就上表給二位請功!”
朱桓,顧雍二人相顧一眼,齊齊行禮道:“願為公子效犬馬之勞!”
“好好好!”
袁耀連嘆三聲,再是說道:“如今新得吳郡,人心不穩,二位都是久居吳郡已久,正是出力之時。”
朱桓,顧雍聽得都是大喜。
一來自然是因為袁耀的看重和信任,這才是一來就被予以重任,自是高興不已。
二來卻是袁耀對二家勢力的看法。
世家。
自古以來都是個大問題。
世家大族相互聯姻,盤根錯節,眼中只有自己的利益。只要能保住自己的利益,哪管皇帝姓什麼。
漢末的世家大族,吸乾了東漢王朝之後,眼見得漢朝不行了,曹操強勢,就投奔曹操,有幾個為劉協說話的。
曹操的子孫被司馬氏架空了權利,又有幾個為曹氏說話的。
所以什麼都能信,就是信不得這世家的節操。
只過作為漢末世家頭子的袁耀也沒什麼資格說的這話。
老爹袁術和著河北的袁紹,那還不都是隻顧著自己的利益,尤其自己這老爹那是更是離譜,滿腦子都是稱帝,什麼皇恩浩蕩,早就丟到了九霄雲外。
但是站在袁耀的立場和站在劉協的立場,看待這事當然是完全不同的。
袁耀當然期望自己的老爹能進鼎中原,立不世之功勳。
所以袁耀尤其能理解世家的想法,而同是世家出生的袁耀也能獲得朱桓,顧雍的站隊。
畢竟這世家也是分等級的,天下早晚要出共主,早些站隊,那也是從龍之功。
…
朱桓,顧雍各自領命而去,效果很明顯。
整個吳郡響應袁耀者是絡繹不絕,紛紛投效。
王朗直接回了會稽,只是失去大軍的他安能抗衡的了袁耀,只是龜縮在城內,恐怕袁耀一旦率領大軍而來,就是又要跑交州去苟且了。
不過袁耀卻是沒著急去滅了王朗,他在找失蹤了的孫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