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秣陵,袁耀卻是彷彿沒有大戰前的緊張之感,與初下江東時疾馳千里的樣子完全不同,這二下江東的袁耀是悠哉愜意,絲毫也不著急。
好在軍中諸將,除了那樂就,基本都是袁耀一路挖掘提拔上來的,更是知道袁耀絕不會滿足在丹陽一地。
雖不知曉主公打的什麼主意,卻也各個是摩拳擦掌,整頓兵馬,等待出兵的時刻。
袁耀則是每日無事就往軍營處看看,看著太史慈和周泰的練兵。
當然袁耀不會蠢到提出些什麼現代化的建議來,比如什麼佇列訓練,軍體拳什麼的。
事實上,他反倒是來學習來的。
若是你以為所有的正規軍都如農民起義軍一般,雜亂無章,那可就是太低估古人了。
就拿大漢的軍隊來說,軍訓制度實際非常嚴格。西漢軍隊除演練射御、騎馳、戰陣之外,每年秋季都進行教閱,又稱都試,並按成績優劣進行獎懲。邊郡則常有太守“將萬騎,行障塞,烽火追虜”,這種訓練帶有實戰演習的性質。
到了東漢末年,雖然嚴格的軍訓制度幾乎已經荒廢,軍力下降也是不爭的事實。
但在這群雄割據時期,自是能人輩出,尤其是袁家財大氣粗,軍中糧草充沛,這練起軍來,也是各個用命。
只不過周泰由於是水賊出生,練練水軍還行,這主要的練兵還得是有由著太史慈來負責。
可惜太史慈也不是以練兵見長。
哎,這時候有個擅長練兵的人就好了。
看著太史慈和周泰在那呵斥著軍士們,袁耀又是想起了丈人呂布麾下的那高順來了。
也不知道高順有沒有女兒...
袁耀每日除了逛逛軍營,再是思量思量戰略方向,反反覆覆推敲可能的戰事變化,就是等著吳郡的來信了。
日子倒是一時還有些清閒。
不過袁耀不急,在會稽的孫策已經是急不可耐了。
...
老實說,這來到會稽實非是孫策所願。
若非是在袁術手下實在是無有出頭之日,孫策也不願意來這此。
好在會稽太守王朗還算是看重自己,不僅是給了自己一些兵權,大小事情也會詢問自己的建議。
只不過到底還是寄人籬下啊!
本想著袁耀到了丹陽,依照那那果敢的個性,必是要直接出兵伐吳郡,不想是左等右等,就是等不到出兵的訊息。
當下也是去尋了周瑜商量。
“公瑾,如今那袁耀已經進了丹陽,卻遲遲不動兵,這是為何?”
看著孫策著急的樣子,周瑜卻是不緊不慢,語氣平穩的說道:“伯符勿要著急,那袁耀之所以不動兵,無非是早就知道我們在會稽,不想給我們當嫁衣罷了。”
孫策應道:“此事我哪裡不曉得,只是他遲遲不動兵,那嚴白虎就不會與吾等聯合,更是沒有出兵的時機,只得在此憑耗時日啊!”
周瑜聽著卻是哈哈大笑,對著孫策說道:“那袁耀自以為是神機妙算,卻不知道行軍打仗講究的是知己知彼。”
說著也是站起身子,稍有激動的說道:“想那袁耀是如何都不會想到,那嚴白虎偏偏是個軟弱無能之人,待吾等藉著運糧的藉口殺去,定是能一戰定吳郡!”
要不說這穿越者身份是個巨大的金手指呢。
饒是周瑜能想的到千條萬條的計謀,也是萬萬想不到袁耀對整個三國都如數家珍,似是嚴白虎這樣的人物,也是瞭解的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