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末年,這群雄割據的時期,主要的兵禍還是來源於各地紛起的起義軍。
好在淮南和徐州兩地所受的侵襲並不嚴重,民生還算安穩。
尤其是壽春一地,比起中原的其他地方,那是好的太多了。
袁耀那一路下的江東,所見所聞那可真是觸目驚心。作為一個穿越者,即使是能想到百姓生活之艱苦,但是真正親眼所見,說是沒有觸動那也是不可能的。
只是袁耀也知道,現在的自己能救一人,救百人,哪怕救的了千人萬人,卻救不了這天下千千萬萬之眾。
所有的美好理想,都要建立在現實的殘酷之中。
回了壽春,雖說情況是好了不少,但是也偶爾能見得無家可歸,身著片縷之人。尤其在這新年之際,更是顯眼,也是讓袁耀有些沉默。
本以為這新年之際,就是流離失所者也該是有個去處,不想還是如此滿目瘡林。
其實這壽春城也是有收攏流民的場所,只也是容量有限,總會有一些尋不到避處的苦難人,在大街上默默感受著寒風襲擾。
前方的袁嬌和步練師似乎無有所覺,或者說是早就已經習慣了眼前的場景,只是一蹦一跳的漫步在城內,經過幾個擺攤的,也是忍不住看上幾眼。
袁耀和糜貞在後並排走著,離著兩個小丫頭也就三步的距離。
只是敏感的糜貞卻是敏銳的感受到了袁耀的興致不高,心中有些不忿,自己陪在身邊可是沒有你那夫人讓你高興?
忽的冷冷的開口道:“袁公子可是有什麼煩心事?”
袁耀卻是沒感受糜貞話裡的不快,只是感慨了一句說道:“但願蒼生俱飽暖,不辭辛苦出山林。”
糜貞聽得詫異,不想這袁耀竟然是想著這心思。心中卻是稍有不屑,只覺得這袁家公子只是在自己面前裝樣罷了。
畢竟這世家子弟,有多少人是真的存著這憂國憂民之心。
就是自己的大兄,雖是敦厚文雅,到底關心的還是家族的權益。要不然也不會在劉備和袁耀之中如此躊躇不定。
袁耀此時倒真不是演戲,實在是有感而發罷了。
忽然也是體會的了當年的那些文人墨客是如何寫下那些憂國憂民,曠世傳承的詩詞來的。
沒是處在此情此景之下,當真是無法無病呻吟出的。
卻聽糜貞略帶些諷刺的說道:“袁公子既然如此可憐這些人,何不在這日子裡發些錢財,也讓他們有個去處。”
話一出口,糜貞就是有點後悔了。
其實既然願意和著袁耀出來,糜貞心中多少也存了些袁耀的影子,只是見得袁耀這副仁義無雙的模樣就是忍不住的不信,剋制不住的要出言諷刺。
至於其中是不是還有誰的因素作祟,可也說不準了。
袁耀聽得卻是當真驚訝了。
我擦嘞!
看不出這糜家大小姐還有些聖母婊的潛力啊!
心中忽然看輕了幾分,也是冷言應道:“糜小姐這話未免說的也是有些可笑了。”
袁耀也是想的明白。
雖然對糜貞確有些好感,可咱也不用刻意討好你,反正等平了孫策,你那二兄自然會把你送上門來。可若是拿不下江東,那是連自身說不得都難保了,和糜貞就算是郎情妾意,又有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