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年初至八月,這場大豆之爭持續了八個月之久。
最終以華夏方面大獲全勝而告終,四大糧商徹底全面的推出了華夏市場。
而華夏糧食方面安全的唯一短板,大豆,現在也徹底的補齊了。
由於改良大豆加工出來的各項產品質量極高,在全球範圍內都受到了極大歡迎,各種各樣改良大豆加工出來的產品訂單如雪片般飛來。
除了之前的大豆種植大國米國和巴國外,其他各個國家都向華夏提出了採購需求。
因為華夏這種改良大豆突如其來的衝擊,給米國和巴國的大豆產業帶來了沉重的打擊,米國和巴國的大量種植戶們紛紛上街遊行示威,要求當地政府給予說法。
為了安撫這些種植戶,米國和巴國不得不採取限制本國大豆相關企業採購華夏的改良大豆產品。
同時也向他們的盟友施壓,要求他們繼續採購他們產出的大豆。
但是,效果並不好,改良大豆產品的卓越品質足以讓他們無視米國的警告,甚至連米國和巴國本土大豆產品相關的企業也陰奉陽違。
鑑於改良大豆在全球市場上如此受歡迎,華夏自然是樂見其成。
為了滿足全球市場對於改良大豆的大量需求,華夏決定繼續加大改良大豆的種植規模。
在現有的1.3億畝的種植基礎上,繼續新增了一億畝的改良大豆種植目標。
這次新增一億畝的改良大豆種植基地沒有再讓王家來承擔基礎設施建設了。
而是將這股機會讓給了其他幾個報國心切的家族共同承建。
目前的1.3億畝的改良大豆種植規模只能基本滿足華夏國內的需求,新增的一億畝種植規模主要向海外供應。
如果要滿足全球所有的大豆需求的話,改良大豆的總種植面積需要3.3億畝左右,但是華夏只決定暫時種植2.3億畝就可以了。畢竟米國和巴國不會接受改良大豆。
2.3億畝的改良大豆種植面積就需要二百三十萬戶的種植戶,能夠提供六百六十萬個就業機會。
這將近七百萬個就業機會純粹是新增就業,而且還是年收入水平遠超社會平均收入的就業崗位,極大的改善了華夏的就業形勢以及底層生活群眾的收入水平。
而這2.3億畝的改良大豆也能實現年產值近萬億華夏幣,為華夏的經濟發展同樣也做出了巨大貢獻。
在這段時間裡,林凡的事業板塊也不僅僅只有大豆方面獲得了巨大的成就,其他方面的發展成果也很斐然。
熙熙果業在這段時間裡新增了一千五百家門店,門店總數量也達到了五千五百家。
而最為可觀的是七彩奶業的發展,自從去年年初七彩奶業橫空出世佔據了華夏全份額的嬰兒奶粉市場後,在之後一年的時間裡也沒有什麼大動作,沒有繼續拓展業務。
今年以來,在林凡瓊漿玉液產量提升後,便進一步開始了七彩奶業的擴張。
此前,七彩奶業已經擁有二十萬頭改良奶牛,年產六十萬噸嬰兒奶粉。
但是華夏每年的奶粉消耗量在三百萬噸以上,而其中大部分都需要依靠進口。
今年,林凡再次投入兩百滴瓊漿玉液改造了二十萬頭奶牛,使得七彩奶業的奶粉產量翻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