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法影響到後代。
如果要保證改造後的母牛生產出來的二代、三代甚至六七代還能保證比較高的肉質的話,就必須要使用更多量的瓊漿玉液。
而要實現這樣的目的,一滴瓊漿玉液只能滿足十頭母牛或者種牛的改造。
看似差了一百倍,但是隻需要繁衍過幾代之後,這個差距就能彌補回來,而後面的幾十年再生產出來的牛就是白賺的了。
而奶牛和肉牛又不太一樣。
奶牛並不是一次性的使用,而是改造一頭之後就能持續使用幾十年。
所以,肉牛主要以培育母牛和種牛為主,奶牛的話直接改造現成的就可以了。
一滴瓊漿玉液就能改造一千頭奶牛,林凡第一步針對奶粉的計劃實現只需要四十五萬頭奶牛,也只需要四百五十滴瓊漿玉液就夠了。
但是要滿足國內牛肉市場每年三千萬頭肉牛的需求,按照改良後的母牛每胎生產四頭牛仔來算,就需要保持將近八百萬頭的母牛和十萬頭的種牛。
明年的話,林凡計劃先培育一萬頭奶牛就可以了。
畢竟牛奶的加工還需要投入建設加工廠,不過直接新建加工廠的話時間上又有些長,還是直接收購比較好。
一萬頭奶牛的改良只需要消耗十滴瓊漿玉液,還剩下四百九十滴瓊漿玉液。
這四百九十滴瓊漿玉液林凡計劃全部用來培育肉牛的母牛和種牛。
就能改造出四千九百頭改良肉牛母牛和種牛。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包含四千八百頭改良母牛和一百頭改良種牛。
一年之後,就能再次繁殖出九千六百頭改良母牛了。
如果按照這個基數繼續自然繁殖的話,想要達到八百萬頭母牛的規模不得要十幾年的功夫?
從這個推算中,林凡也再次體會到了為何牛肉價格高以及國內不斷減少養殖規模的原因了。
繁殖週期太長,而且不比養豬,一窩就能生產十幾只,成長繁殖週期也短,容易在比較短的時間內就快速擴大養殖規模。
而養牛一旦受創萎縮養殖量後,就很難再短時間內恢復養殖規模了。
況且,這還是林凡改良後的母牛一次懷胎數量增加了不少的情況下。
即使以後瓊漿玉液的產量再次提升,林凡持續再投入瓊漿玉液改造母牛,至少也需要十年時間才能將改良母牛的規模繁育到八百萬頭的規模。
這是一個任重而道遠的任務啊!
不過,十年之後,想要再次擴大規模的話,就容易很多了。
憑藉改良牛肉的品質,甚至能實現向外輸出改良牛肉。
大規模擴大養牛規模也會提升養牛飼料的消耗量,而國內又沒有這麼多的草場來提供草料。
這個問題也很好解決,改良後的牛並不需要和傳統普通的牛那樣養殖,即使只是單純的餵食玉米也可以。
而林凡的改良玉米推廣大規模種植後完全能滿足這個規模的養牛飼料所需。
雖然定下了開啟養牛的計劃,但是林凡又開始頭疼無人可用的尷尬處境了。
喜歡我提前退休了請大家收藏:()我提前退休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