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兩個多月的研究,林凡研製出了一種具備改良大豆從空氣中吸納水分的吸水機。
這種吸水機從空氣中吸納的水分基本可以滿足人在沙漠裡對於水的需求了。
如此一來,儘管在廣袤的沙漠裡沒有河流湖泊,也解決了水源的問題。
直接從空氣中取水。
只有這樣,今後才能實現將沙漠轉化為可居住的樂土,才能實現拓展民族生存空間的願望。
一晃,林凡已經獨自一人在這片無人的沙漠裡呆了半年多時間了。
而林凡來這裡的實驗也圓滿成功。
接下來,林凡就要考慮計劃啟動正式的沙漠種植大豆的計劃了。
對於這件事,林凡的打算和之前的改良土豬推廣大致差不多。
林凡並不打算自己直接去種植改良大豆來滿足國內所有的需求。
這樣操作的話前期需要投入的機器成本、土地租賃成本以及人力成本和管理成本都太高太高了。
林凡還沒有這個實力來完成這一切的投入。
光是1.5億畝的沙漠租賃成本就需要投入一百多億資金。
更別說還要採購種植以及收割大豆所需的機器裝置也需要幾十億的資金。
還有人力和管理更是需要龐大的投入。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而且,沙漠也並不是都是一面平坦,很多沙丘還需要經過整理後才能適合機器來播種和收割操作。
這也需要投入時間以及成本的。
光是想想這些,林凡就一陣頭大。
況且,林凡做這一切的主要目的也並不是為了賺錢。
除了讓華夏擺脫對國外嚴重的大豆進口依賴以外,林凡還希望透過在沙漠裡透過改良大豆種植能夠幫助一些人實現脫貧致富。
林凡算了一筆賬。
眼瞎大豆的價格大約是4000元噸,而一年華夏的大豆消耗量是一億噸以上。
全世界每年的大豆消耗量在3.5億噸左右。
暫時算國內的消耗,每年的產值就是4000億以上了。
而,一旦華夏能夠實現大豆的自給自足,勢必會對全球大豆價格產生嚴重的衝擊,到時候價格勢必會大跌,甚至有可能跌落到2000多元一噸的價格。
那麼國內到時候每年的大豆產值就只有2000多億了。
改良大豆一年可以種兩季,因為還要加上播種和收割時間以及冬季原因。
每畝土地一年就可以種出一噸的改良大豆出來。
而改良大豆的種植不需要施肥打農藥,所以種植成本很低。
林凡的初步計劃是自己今後只提供改良大豆的種子,每斤改良大豆的種子林凡暫時定價100元,種植一畝需要6斤種植,那麼種子成本就是600元。
一年兩季,一畝地的種子成本就是1200元,能夠產出一噸改良大豆,可以賣出2500元左右的價格。
在算上其他成本,在沙漠裡種植一畝的改良大豆,一年差不多可以獲利1000元左右了。
如果種植一百畝,一年就能有二十萬的收益,基本可以滿足一家四五口人過上不錯的生活了。
這樣算下來,在沙漠裡種植1.5億畝的改良大豆可以幫助一百五十萬戶人家實現脫貧。
及時林凡只提供種子,一年也能從中獲得1800億的恐怖收益,足以讓林凡做很多事了。
如果到時候改良大豆走向國際,這個規模還可以翻番。
喜歡我提前退休了請大家收藏:()我提前退休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