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餘良退位後,餘純就會上位,勢必會搞風搞雨。
而林凡這麼一插手,讓餘家主動放棄了企業的控制權,就完全絕了這個隱患。
同時也讓餘良最大可能的保住了自己大半生奮鬥的家業,可以安享晚年。
從藍家離開後,林凡繼續前往自己的目的地。
穿過了大半個華夏,來到了華夏最大的沙漠塔克拉沙漠的西部位置。
在穿越疆省的一路上,一望無際的荒涼戈壁沙漠讓林凡心裡很感觸。
華夏人口規模龐大,而適宜人居住的土地以及可耕地面積卻很小。
若不是那位偉人研究出了雜交水稻大大提升了華夏的糧食產量,並且將這個技術無償貢獻給了社會,不知道會有多少人食不果腹。
如果自己能將這些無用的沙漠戈壁變為可耕種的良田產出糧食,那該多好啊。
在塔克拉沙漠的西部,林凡遠離了大片綠洲人口集中的區域,比較深入了一段距離,找到了一處小型綠洲,然後在綠洲邊緣遠離綠洲的範圍找了一塊空地作為改良大豆的實驗場地。
此次林凡從家裡只帶來了幾十斤的改良大豆,畢竟長途跋涉不太方便。
而且只是實驗,不需要多少。
如果實驗成功的話,到時候再通知家裡把剩餘的改良大豆運過來就可以了。
林凡將改良大豆直接埋在一塊比較平坦的沙漠裡,沒有澆水以及施肥。
因為,沙漠本就缺水,如果要靠澆水才能生根發芽並生長存活的話,那就無法實現大規模的推廣了。
只有改良大豆完全能夠憑藉自己的能力在缺水的沙漠裡實現自我生長,林凡的想法才能實現。
在沙漠裡埋下改良大豆種子後,林凡每天都會去觀察生長情況。
但是,一晃十天時間過去了,埋下的種子沒有任何變化。
林凡知道自己的這次實驗失敗了。
但是並沒有就此放棄也沒有氣餒,這本來就是一個艱難的實驗。
甚至有些異想天開。
沙漠裡本就沒有水分,而且空氣乾燥。
隨後,林凡進行了第二次實驗。
這一次,林凡將改良大豆種子先用瓊漿玉液浸泡一遍,然後再重新埋在沙漠裡。
考慮到以後要大規模推廣種植的成本問題,林凡此次用於浸泡二代改良大豆種子的瓊漿玉液份量很低。
低到林凡覺得到時候自己瓊漿玉液的產量能夠滿足大規模推廣種植的需求。
同樣,這次種下之後,林凡每天觀察大豆種子的發育情況。
五天之後,林凡有了驚喜的發現,改良大豆種子開始生長出了根莖,但是沒有發芽。
十天後,改良大豆種子終於破土生長出了嫩芽。
但是生長速度很慢。
而且這個時候才剛剛開始,林凡並沒有太激動。
隨著時間一天天過去,改良大豆也在緩慢但是一直在頑強的發育著。
而且越往後,林凡觀察發現改良大豆的生長發育速度越快。
明明沙子裡沒有水分,改良大豆是如何實現發芽並且生長的?
林凡也在觀察分析這個問題。
喜歡我提前退休了請大家收藏:()我提前退休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