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九頭使用瓊漿玉液份量不一的土豬解剖後從外觀來看與第一頭實驗土豬並無不同。
不過做成菜品嚐過後味道略微有些差別。
但即使是使用千分之一份量的土豬做成菜的味道依然要比普通土豬純正濃郁多倍。
對於成年土豬的實驗到此告一段落。
不過實驗並未全部結束。
還有兩步未未完成。
之前的實驗驗證了瓊漿玉液能夠改良土豬的肉質。
但是林凡還想試試能否繼續改良土豬的成長週期。
要知道白豬之所以佔據了華夏乃至世界絕大部分豬肉市場主要原因有兩個。
一個是白豬瘦肉率高,一個是白豬成長週期短以及豬肉轉化率高。
之前的實驗解決了土豬的肉質和瘦肉率,經過瓊漿玉液改良後的土豬無論在瘦肉率還是在肉質味道上都完全秒殺白豬,更別說改良後的土豬更加豐富多倍的營養價值了。
林凡的目的是要國人能夠吃上廉價土豬,就必須要讓改良後的土豬能夠縮短養殖週期和成本。
所以接下來就要繼續在那二十頭豬仔以及一百多斤的成長期土豬身上做實驗看看效果了。
接下來,林凡按照千分之一份量的瓊漿玉液對這二十頭豬仔和二十頭成長期的土豬進行注射。
並且每天都要稱一遍重量,以觀察其成長速度。
經過三天時間的持續觀察稱重。
初步得出了一組資料。
豬仔和成長期的土豬注射了千分之一份量的瓊漿玉液後平均每天可長五斤肉。
按照這個速度來看,只需要六十天時間,一頭改良後的土豬就能長到三百斤,可以出欄宰殺賣了。
可以說實驗大獲成功。
這個成長週期相比普通土豬縮短了五六倍。
而且對比了這三天餵養的飼料成本,飼料轉化成豬肉的轉化率達到了驚人的1.5:1.
也就是1.5斤的飼料能夠轉化出1斤的豬肉。
這個轉化率遠遠高出了普通土豬的轉化率。
而且相比白豬的轉化率也遠遠超出。
白豬的飼料轉化率最高也就2:1.
白豬的飼養週期在四到六個月。
所以,無論從肉質營養還是成長週期以及飼養成本上,改良後的土豬都要吊打白豬了。
如果今後能夠快速擴大改良土豬的養殖規模,假以時日,林凡相信改良土豬能夠將白豬全部驅逐出華夏的豬肉市場,甚至在全世界範圍內侵佔白豬的市場。
但是這裡又涉及到的一個問題就是需要快速實現改良土豬的繁衍繁殖。
直接對出生的土豬注射瓊漿玉液雖然見效快,但是林凡的瓊漿玉液現在產量及其有限,一滴瓊漿玉液也就能改良一千頭土豬而已。
相比國人巨大的需求量,簡直就是杯水車薪。
所以,必須要從母豬和種豬身上著手這件事。
最終改良後的土豬肉能否走進千家萬戶的國人餐桌,關鍵還要看瓊漿玉液能否在土豬種豬和母豬身上有效果。
林凡的設想是,如果在種豬和母豬身上注射瓊漿玉液後,所繁殖的後代也能夠具備直接注射千分之一瓊漿玉液的效果的話,這件事就成了。
接下來,林凡繼續在剩下的兩頭土豬種豬和母豬身上做實驗。
按照林凡的預想,種豬和母豬需要承擔繁殖千秋萬代改良豬仔的使命。
所以在瓊漿玉液的用量上應該要多一些。
考慮到現在瓊漿玉液有限的產量,林凡決定給種豬和母豬每頭分別注射十分之一份量的瓊漿玉液。